作者简介

亨利‧胡梭Henry Rousso
歷史學家,對二戰作出重要研究而著名,尤其是維琪政府時期與歷史記憶。1986-1987年為哈佛客座教授,1992年為紐約大學客座教授。2011年起為巴黎一大歷史博士班指導教授。後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於1995年獲頒法國文化部騎士勳章。
本書初版於1987年發行,1990年二版出版,1991年英文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譯者簡介
馬向陽
法國巴黎八大語言學碩士,現任法國文化協會法語教師。譯作包括《希姆萊的大腦叫做海德里希》、《逆轉人生》、《實習醫生狂想曲》、《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山林癒》、《凡爾納》、《身體的日記》等。曾以《身體的日記》榮獲第二屆「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

内容简介

集體的遺忘,真的有助於國家的復原嗎?

自願放棄民主的代價又是什麼?

*

法國是二戰期間唯一放棄共和體制,向納粹投誠的國家,

1940年法國維琪政府成立,

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倒退,有人說這是務實的抉擇。

不論如何,這都成為法國人難以直面的過去,

卻又長期糾纏著法國人的歷史記憶。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郭容吟副教授專文導讀

擁抱納粹的維琪政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以一戰英雄貝當元帥為主的新政府「維琪政權」成立,他們聽命於納粹,替他們捕捉、引渡猶太人,這段經歷在戰後成為法國人不想面對卻擺脫不了的難題。

當時法國境內也有不少反抗勢力與納粹及維琪政權對抗,因此對法國人而言,二戰既是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也是一場發生於法國境內的「內戰」。相較於一戰時全體國民共同對抗敵國,這段屈服於德國的歷史,成為法國人的恥辱與傷痛。就連曾經與維琪政府對抗的戴高樂將軍,戰後也以民族的和平為由,刻意忽略維琪政權的問題,甚至引用一戰的歷史來模糊二戰的記憶。

遭肅清的附敵份子

二戰後期,維琪政權隨納粹敗退而轉往德國,此後法國國內開始一連串的審判與清算,期間有十三萬五千人遭到判刑、七萬人成為受到關押的嫌疑犯、三萬五千名公務員被撤職。審判並未讓這段歷史就此定案。與維琪歷史相關的議題在此後三四十年依舊不斷提起。在政治名嘴、在學者、在民間,成了一道無法突破的心魔。

不斷翻轉的記憶

維琪政府的歷史不是非黑即白,有許多灰色地帶,因此也是一段不停被翻轉的記憶。當右派掌權時,曾以團結全國為藉口,大赦維琪政權中的附敵份子,圍剿抵抗維琪政府的成員。七〇年代之後,有群學生以知識份子的姿態質疑受難者被屠殺和迫害。為了掩飾當年維琪政權協助運送七萬名猶太人到集中營送命,他們只承認有奴工營的存在,不承認猶太人是如何被大量屠殺。甚至有前維琪政府的官員表示,傳說中的奧爾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只是用來消毒,以此來為當年將猶太人引渡至集中營的過往解套。

1944年起的維琪政府徵候群

因為無法直視過去,所以用政治真相來掩蓋歷史真相,用扭曲歷史記憶來撫平傷口。對於法國自1944年開始的這場漫長旅程,作者稱之為「維琪症候群」。為此,他用田野調查的方式,從電影放映、歷史著作,以及紀念日等面向,深入分析法國人如何塑造這段集體記憶,以及維琪歷史如何影響法國人的群眾心理。

百年來,許多國家都面臨處理歷史記憶的問題,不論是戰爭傷痛或殖民壓迫、極權統治,這些回憶的重述、與過去的和解,總是受到各類因素的操弄。無法面對歷史的心情,非法國獨有,今日世界各地都有需要正視的歷史課題。


亨利‧胡梭Henry Rousso

歷史學家,對二戰作出重要研究而著名,尤其是維琪政府時期與歷史記憶。1986-1987年為哈佛客座教授,1992年為紐約大學客座教授。2011年起為巴黎一大歷史博士班指導教授。後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於1995年獲頒法國文化部騎士勳章。

本書初版於1987年發行,1990年二版出版,1991年英文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譯者簡介

馬向陽

法國巴黎八大語言學碩士,現任法國文化協會法語教師。譯作包括《希姆萊的大腦叫做海德里希》、《逆轉人生》、《實習醫生狂想曲》、《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山林癒》、《凡爾納》、《身體的日記》等。曾以《身體的日記》榮獲第二屆「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晓木曰兮历史系
    德國對於法國而言,還真的是不死不休。法蘭西獨霸歐洲大陸,成為幾百年的大帝國,而德國人的經過混亂和稀碎後,突然形成的強悍實力從軍事上擊潰了法蘭西,這是法國人的悲劇也是法國整體上的仇恨苦痛記憶。12-05
  • 殷顽民
    比较难读,与想象的写作方式不太一样(其实也说不清自己的预期是怎样的,一时脑热就上了……),第四五六章是我较有兴趣的内容。PS 第一次感觉到台湾译名与大陆的差异影响到了阅读体验,台湾的法语专名译法实在是太古怪了……囧08-12
  • 星期六历史学家
    读完了,必须坦言,我读的非常痛苦,一方面不熟悉法国现当代历史,另一方面台式翻译让我如坠雾中,熟悉的东西不同的翻译,有注释还好,能够判断一下,没有注释就要猜了。当年利科批评诺拉,觉得德国很多学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分理论分析二战的记忆,诺拉却是依靠哈布瓦赫他们的集体记忆,我非常想为诺拉辩解,法国和德国不一样,但是这本书来看,是我错了,法国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二战创伤记忆。作者胡梭值得一说,97年,他和那些研究维希政府的历史学家被当作证人传唤,他拒绝了传唤,理由是历史学家和证人不是同样的角色。我认为胡梭作为历史学家积极的用历史与当下对话,但不是给当下任何确定的答案。至于对错与否,我不知道。08-16
  • Nachtwächterin
    總覺得文筆有種說不出的奇怪感覺,其他方面本人才疏學淺不予置評。08-19
  • 韶汐
    读得太痛苦了等有简体出版再看一遍。整体脉络还是很顺的,以观察为主没有直出观点(有点队列研究的味),因为跳读太多了所以不好怎么总结评论反正还是等简中……04-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