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素秋,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政府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内容简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 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如果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看见母语故事,一定很激动吧。还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把这个区域做好了,这几个书架也可能会成为漫粉聚集地, 也许周末会被读者挤满吧……

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选出1万种图书来。不曾想,一个小小的书目触动了各方利益,一场“书目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到西安碑林区挂职一年,主持西安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在确定图书馆书目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潜规则和来自各方的阻力,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理想与现实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本次事件获得央视新闻周刊、腾讯谷雨工作室、爱奇艺的关注和报道,杨素秋被誉为“公共选书人”

杨素秋,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政府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宇宙牌儿香烟
    就像广场舞一样,以前我不看,觉得俗气。有天我突然意识到,健身房里的舞蹈之所以比广场舞好看一点,只不过因为我们为场地和教练多付了钱。如果我鄙视广场舞,更贵的私教课就应该鄙视我的大班课,富人区健身房就应该鄙视贫民区健身房......金钱制造的差别和体面感让我变得过于清高,不去体察他人的真实欢乐。人间烟火,我得了解,别那么傲慢。02-09
  • 仙境兔子不忘记
    太可爱了,那些一丝不苟开出书单的人,那个带着女儿来做志愿者的视障姐姐,那个在图书馆里,被素秋捉住手才明白了地球交错经纬的按摩师(杜斌那一幕看得我鼻子发酸!)那个临着碑帖的奶奶(也不知道后来碑帖能借了吗,奶奶又回来办卡了吗),那个武侠奶爸(我直觉另一个奶爸朋友认识他,一问果然认识),那个看着星空测量着树枝的自然科学家(“焓”这个名字她真配得起),那个把隐身视作福佑的摄影师……还有体制之内种种的“真”。送礼物的栗主任,来找素秋哭泣的冯云,平时总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面对央视的镜头痛哭流涕的宁馆(她太可爱了,她是这本书里我最最喜欢的一个人!)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TA们都是答案。(关于对作者杨素秋的喜欢,太长了,写在书评里了。)01-25
  • 金桔量子
    作为图书馆本身的建设而言,素秋局长功不可没,为各类读者考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选书精良。全书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是对于碑帖是否能外借的讨论;二是是对视障人士阅读、观影需求的观察研究;三是立体童书的采购。结合我去过的一些图书馆来讲,选书不精是普遍问题,结合拨款看又不得不采购年代久远、版本过老、质量底下的书,图书馆不能没有,但是又无法做好的无力感。作为文学作品而言,书名取的很宏大,内容写得很细碎。全书就像把工作日志、工作汇报、工作总结汇总,流水账式地记录遇到的事、认识的人,突出了“纪实”,却没感受到“文学性”,或许改名《我当挂职干部的经历》更为贴切。03-04
  • 再见,彼得
    读毕心里满满的。合上书的时候,我哭了。02-01
  • 江海一蓑翁
    其动人与可贵之处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坦诚分享机关文化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并以他者视角对机关文化的改进与革新,提出真诚建言;二是基于平等的视角,鲜活而立体化地记录自己挂职期间相遇的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富于人文关怀与生命温度;三是借助于采购图书时、对身边各位师友的求教与交流,以每一位读书人的阅读史,映照其平凡而不俗的生命史;四是在与寻租者抗争、与同行者共情、为阅读者服务的过程中,获知自己之于阅读、之于生命、之于存在意义的迭进感思,以其心路历程的坦诚分享,感动和指引更多良善的理想主义者继续前行。一部以知行合一式阅读和生命旅程写就的佳作,也理应成为“译文纪实”系列自何伟的《江城》之后、又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值得关注和用心阅读。12-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