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戴维•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曾担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达10年之久,期间4年常驻莫斯科。1992年,他加盟《纽约客》杂志。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该刊主编。他之前出版的关于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传记著作《世界之王》,1998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1994年,他撰写的《列宁墓:苏联最后的日子》获得普利策奖

内容简介

就本世纪的美国历史而言,没有比奥巴马的崛起更重要的历史事件了,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记者或历史学家的著作曾经充分调查奥巴马的生平和经历、或者探讨其崛起背后的远大抱负。如果读者熟悉他本人撰写的成为畅销书的回忆录或他的竞选演说,那么他们就会很清楚奥巴马选择去强调的那些困难和细节。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他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手法娴熟、颜色鲜艳、刻画入微而又出人意料,描述了一位探寻自我的年轻人、一位决心成为首位非裔美国总统的不断崛起的政治家,而作者阐释不断发展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之天赋可谓无人匹敌。

《桥》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奥巴马传记:描述了奥巴马的悲惨父亲——一位出色的经济学者,他离家出走,最终潦倒离世;描述了他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她十几岁时就生了一个孩子,然后成为人类学家,在印尼生活和做研究;还描述了一系列的精英机构,这些机构让奥巴马接触到了社会紧张局势和各种思潮,从而迫使他想象并为自己确定一种身份。通过广泛采访奥巴马的朋友、老师、导师、毁谤者、家人,以及奥巴马本人,戴维•雷姆尼克为我们展示了一名无依无靠、没有建树、满怀困惑的年轻人的成长路径:他首先在芝加哥担任社区组织者,这一经历不仅影响到他投身政治的激情,也为他提供了基础,由此他进入哈佛法学院,并在那里开始产生更加艰巨的使命感。

雷姆尼克构思巧妙,把奥巴马的政治生涯至于芝加哥历史上令人激动的种族和政治交汇的背景之下,为我们描述了该市复杂的种族遗产如何使得奥巴马在政坛的涉足成为争议的来源和不留情面的战术。

《桥》再度探讨了从奴隶制到民权运动期间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奥巴马的追求并非他一个人的追求,而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追求,在这个国家,命运是由那些渴望打造一个与当前生活的现实世界不同的未来的人们决定的。

戴维•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

曾担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达10年之久,期间4年常驻莫斯科。1992年,他加盟《纽约客》杂志。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他之前出版的关于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传记著作《世界之王》,1998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1994年,他撰写的《列宁墓:苏联最后的日子》获得普利策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婉菁
    奥巴马一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冷静 非常流畅圆滑地融入一个群体 同时倾听多种声音 寻找共同点 是他的一大强项01-19
  • 沉思录
    这不仅仅是奥巴马一个人的传记,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大人物的传记,读了一半感觉好看,不吃力,即便是对美国历史不了解的人也可以选择这本来弥补,翻译方面中规中矩,总的来说是一部一流的史学著作01-28
  • 苦行僧
    成功几要素: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社会实践,迷人的自信,洞察的远见,奥巴马多一个:肤色。08-20
  • Psychosis
    好吧,最一开始以为是完全是奥巴马的自传,我承认我很肤浅。仅仅只看到书名的时候就对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想象,实际看完似乎跟我想的还略相同。如其名,在一个多党派,多种族,多信仰的国家中,总统起到的作用不单是统领者,更重要的是要为这些不同体系的群里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啊。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的总统,对于他的当选,我个人还是非常震惊和佩服的。熟知美国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有多难。(好吧,虽然美国佬也没几个本地人,哈哈哈哈哈哈哈)整书看下来并不仅仅是对奥巴马个人人生经历的叙写,也围绕着美国的权力格局,民主权利的发展历程和种族政治斗争的线路,很好看,但是没有过瘾的感觉。哈哈哈哈哈10-03
  • 知行读书社
    自己不太理解米国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手法,很多地方没有读懂,我的感受是谁要想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谁就要付出无法忍受的辛劳。10-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