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领土交易:现代早期世界的地图绘制》《全球性角度:东西方之间的文艺复兴艺术》(合著)等。
◎译者简介
张珉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温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世界史。

内容简介

2017年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非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政治、军事、外交、文学为一体的知识大餐

讲述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与摩洛哥君主、奥斯曼苏丹、波斯沙阿之间的隐秘故事

◎ 编辑推荐

☆荣获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奖

☆从非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入手,内容融真实 历史与隐秘故事为一体

☆获得《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多家媒体推荐

◎ 内容简介

1570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教皇逐出教会。为了摆脱被大陆天主教国家包围的境地,英格兰与在地中海和天主教西班牙作战的伊斯兰势力开启了一段联盟的时期,并且与伊斯兰世界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有了深度的交流。这是一段非凡的时期,英格兰与奥斯曼高门签订了条约,接受了摩洛哥国王派来的大使,并向马拉喀什运送军火。到16世纪80年代末,从摩洛哥到波斯,成百上千的商人、外交官、海员、工匠和私掠船长定期往来于其间。

其中包括足智多谋的商人安东尼•詹金森,他在16世纪60年代参见了苏莱曼大帝和波斯沙阿塔赫玛斯普。诺福克商人威廉•哈本在1582年成了第一位驻奥斯曼宫廷大使,而冒险家安东尼•舍利在16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驻留在沙阿阿巴斯大帝的宫廷里。这些人带回来的有关伊斯兰世界的消息令英国人非常感兴趣,并通过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出来,比如马洛的《帖木儿》和莎士比亚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威尼斯商人》。《奥赛罗》的创作很可能与摩洛哥大使安努里造访英国有关。

《女王与苏丹》充分展现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间的广泛联系,而且常常是友好的。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段异质文化间交流的历史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

◎ 媒体推荐

在这本优雅而有趣的书中,杰里•布罗顿生动地描述了伊丽莎白时代历史上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英格兰与伊斯兰世界第一次产生持久的互动,而詹金森只是促进这一面的迷人人物之一……在其中,对于所有关于偶像崇拜和异教徒的谈论,讨论可能是活跃的、有目的的,边界是互相渗透的,身份是流动的,即使在那个充满宗教色彩的时代,所谓的文明冲突也是十分微弱的。

——贾森•古德温,《纽约时报图书评论》

我们习惯于把伊丽莎白视为一个令人目眩但本质上权势有限的君主,痴迷于固守她在欧洲西北部的小角落……但正如布罗顿所展示的那样,在她统治的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英国也深深地与伊斯兰世界的3个大国打交道。《女王与苏丹》既是对那个非凡时代的丰富多彩的描述,也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命运和更广泛的伊斯兰世界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

——丹•琼斯,《泰晤士报》

杰里•布罗顿的这本精彩著作揭示了新教英格兰与伊斯兰世纪这段密切互动的有启发性的历史,展示了在十字军东征和大英帝国在中东崛起的500年间,穆斯林是如何塑造英国的文化、消费主义和文学的。

——《华尔街日报》

令人印象深刻,可读性强……布罗顿强调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故事、个人和产品的影响。东方不在别处,而是已经在这里,既令人激动又令人不舒服地靠近家乡……布罗顿的书充满了一种能量,它照亮并生动地展示了它更大的主张。

——《金融时报》

《女王与苏丹》让人想起,在英国尚未学会如何主宰世界的世界里,它如何努力为自己寻找一席之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经常犯下巨大的外交错误。布罗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能够将这段历史呈现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关键、充满悬念的邂逅。

——《华盛顿邮报》

杰里•布罗顿的这本光彩夺目的新书阐述了英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曾经是多么广泛和复杂……在大众旅行刑期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当大多数人去世时离他们出生的地方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然有一些人的冒险经历将他们带到了已知世界的边缘,那里的文化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是如此不同,以至于看起来像梦一样。布罗顿的书里全是这些内容……在许多人认为伊斯兰教是最近的怪异的入侵者的时代,布罗顿这本优秀历史著作提醒我们,仔细研究英国的“岛屿故事”就会发现,他们错得多么离谱。

——《卫报》

◎ 名人推荐

一本才华横溢的书,内容极其丰富。杰里•布罗顿将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与伊斯兰教间喜忧参半的接触写活了,展示了这一遭遇对英国贸易、外交和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人创作的痴迷于伊斯兰教主题的戏剧的深刻影响。他讲的故事再及时不过了。

——詹姆斯•夏皮罗,哥伦比亚大学拉里•米勒英语讲座教授

迷人又及时……这《女王与苏丹》对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一个被人忽略的方面——它与伊斯兰世界丰富、复杂和矛盾的关系——做出了很好地说明。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人文学教授

这一引人入胜的叙述揭示了伊丽莎白的英国、奥斯曼帝国和摩洛哥之间的活跃交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仍有分歧,但伊丽莎白乐于寻求与伊斯兰国家结盟,以对抗天主教欧洲的共同威胁。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 获奖情况

★ 2017年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著者简介

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领土交易:现代早期世界的地图绘制》《全球性角度:东西方之间的文艺复兴艺术》(合著)等。

◎译者简介

张珉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温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世界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anyboy
    4.5星。这本书的副标题应该取为“莎士比亚戏剧里的地缘政治”方才贴切。书虽然是通俗的非虚构历史,但很是与众不同,前半部分比较中规中矩,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商人、航海家和大使的视角,复现伊丽莎白和奥斯曼、摩洛哥之间的往来乃至联盟,以共同对付天主教世界,攫取商业地位,关系错综复杂。但后半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分析为什么这些作品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伦敦的舞台上,有哪些可能的原型,或是回应何种与伊斯兰世界相关的问题。但这种写法并非那文学来证史,更不是文学评论,更像是“文学的历史世界”那种感觉。我一直在思考古代文学在古代史中如何存在,如何成为可能,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这也是我愿意打接近五星的原因。04-21
  • 虾米
    解构伊斯兰与基督教二元对立。伊丽莎白治下的新教英格兰,需要联合伊斯兰世界来对抗天主教欧洲大陆。交流间,比起原教旨主义的顽固不化,政府、商人与大众细民则灵活、开放得多,充满各种“创造性发挥与策略性误读”:正如葡萄牙人和威尼斯人将什叶派萨法维人塑造成与早期基督教战士相似的圣洁斗士,英格兰人也以其神学赋予逊尼派的萨阿迪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一层怪异的新教光芒。利益趋同之下,再难看的也都看顺眼了。戏剧舞台上,大众对马洛、莎士比亚等人创作的摩尔人和土耳其人既觉得恐怖又爱得不行,深感在人性这件事儿上,文明人与野蛮人实在没什么差别。此书写作目的很清楚,比起刻板的文明冲突说,文明间复杂丰富的对话才是历史叙事的主流。08-31
  • 死透气了
    揭示了16世纪天主教、新教和伊斯兰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再穿插莎士比亚的剧本,写得很生动。后浪的书这几年在制作质量上有了长足进步。08-27
  • 陆钓雪de飘飘
    摩洛哥大使抵达伦敦数月后的1601年底,莎士比亚开始创作《奥赛罗》;在《麦克白》(1606)中一个女巫在密谋对付一个水手的妻子时说:“丈夫是‘老虎’号的船长,到阿勒颇去了”;乔治·皮尔的《阿尔卡扎之战》中穆莱·穆罕默德之死的场景是4年后莎翁《理查三世》中理查死亡场景的来源;罗伯特·格林的《塞利姆》模仿马洛的《帖木儿》而布置各种场景,其中的挖眼在1606年的《李尔王》中也出现了;《亨六》热度超过了《马耳他岛的犹太人》,惟一一次明确提及先知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信仰;《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被赋予了一种人性的深度,别忘了摩洛哥亲王;《理查二世》将亨利与土耳其苏丹联系;《亨四》《亨五》和奥斯曼苏丹比较;《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引入最重要的反派摩尔人亚伦;舍利热甚至让大家怀疑莎士比亚之代笔,参《第十二夜》08-27
  • Jerry
    大杂烩而已,读不下去。战略上讲,远交近攻而已,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真是璀璨。08-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