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汪朝光,195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系、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中国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内容简介

《和与战的抉择:战后国民党的东北决策》主要研究国民党接收东北之失败的背景和原因。东北问题是战后中国诸多矛盾的交汇点,反映出战后初期东北问题的鲜明特色,即中苏、中美、国共所谓三国四方关系,以及外交关系与内政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共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完成了历史使命。

《和与战的抉择:战后国民党的东北决策》运用大量未刊已刊的文献资料,回到历史的现场,以叙事史为写作样式,重在以事实构建历史演进的完整过程及前后脉络;以多重视角、细致笔法,叙述历史的进程,探悉历史的真相,分析历史的缘由,认识历史的本质,铺排有序,推陈出新。

汪朝光,195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系、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中国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国史》第4、11卷(中华书局),《中国近代通史》第6、10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45 —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影艺的政治——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并在各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席缪
    确为博士选题最合适之抉择,大小适中,篇幅得当,平实易读,不做空论,回乡途中读毕。有趣的一段是对四平之战结果猜想各种途径反转,历史之研究纠结于事件史之中,则不得整体变化之脉络,使得各自孤立,隔阂随生。全球历史之趋势,本就在于发现各种联系比较,发现那些隐蔽的历史01-27
  • Tradition
    还可以,博士论文,汪是标准国粉,写北洋的一塌糊涂,非常不客观。写国民党的就客观多了03-14
  • 江海一蓑翁
    社科院汪朝光老师年过五旬之时完成的博士论文,聚焦于抗战后国民党的东北决策问题,采用了大量已刊未刊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为读者还原处于三国四方(美、苏、国、共)博弈之下,国民党方面东北决策的成败得失。本书平实易读,紧密围绕史实叙述展开,不做空论,能够反映这一主题国内的最新研究水平。02-06
  • 豆友178038100
    原先看沈志华的作品,多次提到战后初期东北地区三国四方的纵横捭阖,十分复杂精彩,也对东北这一时期乃至而后直到1955年的历史,有了一个全局式的印象,汪朝光此书算是把1945-1946年间有关东北局势的所有文献翻了个遍,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论述,从我个人的阅读经历看,算是对沈所建立的框架的一次详实补充。论据充实,论点清晰,十分好的一份博士论文。04-23
  • 朱颐钊
    按时序罗列国府战后一年间的东北决策和行动,材料可谓赡备,不过读起来略感有些杂乱。专章讲了三国四方在旅大的博弈,也还算OK了。归根到底,其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官僚习气、统帅能力、对手作风三者。09-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