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和与战的抉择
举报
书名
和与战的抉择
作者
汪朝光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0234496
出版年
2016-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245
定价
CNY 48.00
装帧
平装
标签
法学
政治学
历史学
中国近现代史
豆瓣评论
FainT
K266.07/3149-1 参考 QQ群-微信公号推荐
08-28
没得救
也算抖了些苏军的黑料,难得!
04-22
夕阳映江树
苏联老大哥还是帮了一把
06-17
云归
配上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一起食用更佳。重点看了大连的那一章。国民党和苏联在东北问题的决策上都具有两重性,而国民党在两重性面前囿于国际地位而无法灵活行事,最终只能是屡屡失策。
10-29
西贝柳斯的食指
四平战役的胜利提高了国民党的胃口,即苏北问题的提出,却又无力直接一鼓作气拿下哈尔滨。熊式辉真的是所用非人…张学良王以哲以下根本没有考虑被任用,一方面是觉得当年没用的人如今依然没用,另一方面和划分九省一样,为了防止割据势力存在(大敌当前自分其力)1945下半年苏联确实给根据地抢到了时间
12-04
栗子有毒
打的是四星,内心想的是三星半。读的博论,内容应该和书相差不大。其实最根本的就一句话,国民党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收回东北。这是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国民党其它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枝节。同理,即使中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予厚望,但是他最终还是会偏向国民党,哪怕是他有时显得很公正。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我认为能不能把话说透是其中一项指标,在这一点上汪朝光明显不如邓野,所以这本书也只有三星半的价值。
03-05
且付阙如
战后东北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关系。国民党于美苏关系中进退失据,无统一筹划;中共则积极因应美苏,有所作为。当然,由于地缘因素(杨奎松)和冷战格局,关键因素还是苏联态度,此间中共自有其优势,而国民党则甚为无力。另外,双方长期的对立造成互信的缺失,中共的多次妥协对应的是国民党的开价日高,这在后者眼里却是最大让步,内战或为不可解之局。
11-23
letdouman
能做到客观、求实,但交代事件本末行文细碎、臃肿,毕竟是博论,欠可读性,干货忒少。外蒙独立更是收复无望是画外音,这又是谁之过?
04-24
豆友194947322
《人际网络》一书中,几位大佬谈到了国共史研究中要避免成王败寇观念的影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毕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总归有因,本书从战后东北的接收问题着手以观国共成败之因,虽有“成王败寇”之嫌,但作者也充分分析到了共产党在东北的困境与失误之处,东北问题虽然表面是国共问题,其实质是苏美问题,苏联对于国共的态度的变化也端在美国的动态,国民党虽然早有人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但却无实际的行动,或过于自信或激进主战,进退失据,步步错误,着着失败,而在整个内战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太多,难怪作者说从东北就能看到这场战争的结局,其言不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受制于政治考量太多,共产党则可以做到在几大势力之中游刃有余,但一朝成为执政党,对外方面务虚而不务实的问题也比较多。 @2018-11-05 2
03-30
戒骄戒躁
三星半,材料扎实,论述少、散。装备缴获及后续使用(80页);苏在东北掠夺(105页);在野党不受外交等因素限制,政策灵活;国府内部推诿塞责,六届二中全会的讨论;旅大问题;等。博论成书。
02-12
一心团结
可以与大棋局一起读,国民党内战始亡于东北,可惜离美国太远离苏联太近
03-28
汾河水怪
写的真好,选题和范围适当,运用史料充足,叙述通俗易懂。内战前国共对东北地区的战略以及实施情况,诚然苏联是很大的影响因素,毕竟离的近,军队开进来了,果党只能被人家牵着走,美苏都不想得罪,却又都没搞好关系,还是我党会做人,一面靠着老大哥迅速行动,另一面花言巧语哄着老美,果党在四平战役中看似取得上风,其实也隐藏着最后失败的危机。苏联蛮横不讲理,美国讲理不行动,与其怕他们,跟它们讲道理,不如自己硬一点,不能总低着头,作为执政党委曲求全,可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吧。
02-03
Faust
因为材料限制,汪师没办法理清苏联的行动逻辑,很多学者注意到苏联在1945年之后转向“经济帝国主义”,也正是因为苏方与国方在经济利益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希望以合营的方式重建工业,国府退出东北后开始与某合作,以“刘顺元撤退案”为例),所以“蒋之下的和平”才注定是短暂的。具体到战后东北问题上,国府根本一点战略主动权都没有,只要苏联不按条约出牌,蒋政府或者行营制定多么完备的计划都不顶用。不说明这一块,直接交代kmt接收的“迟缓”与诸多不合理,这就导致观感变成kmt一直在下臭棋..(于是吕迅就要提问,有没有可能国共双方都只是棋子呢?)平田非常强调国府短暂的接收对恢复经济的作用,甚至在莫斯科找到一批档案来说明苏军司令部的内部分歧,算得上有力推进了研究的进展。
05-29
朱颐钊
按时序罗列国府战后一年间的东北决策和行动,材料可谓赡备,不过读起来略感有些杂乱。专章讲了三国四方在旅大的博弈,也还算OK了。归根到底,其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官僚习气、统帅能力、对手作风三者。
09-13
豆友178038100
原先看沈志华的作品,多次提到战后初期东北地区三国四方的纵横捭阖,十分复杂精彩,也对东北这一时期乃至而后直到1955年的历史,有了一个全局式的印象,汪朝光此书算是把1945-1946年间有关东北局势的所有文献翻了个遍,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论述,从我个人的阅读经历看,算是对沈所建立的框架的一次详实补充。论据充实,论点清晰,十分好的一份博士论文。
04-23
江海一蓑翁
社科院汪朝光老师年过五旬之时完成的博士论文,聚焦于抗战后国民党的东北决策问题,采用了大量已刊未刊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为读者还原处于三国四方(美、苏、国、共)博弈之下,国民党方面东北决策的成败得失。本书平实易读,紧密围绕史实叙述展开,不做空论,能够反映这一主题国内的最新研究水平。
02-06
Tradition
还可以,博士论文,汪是标准国粉,写北洋的一塌糊涂,非常不客观。写国民党的就客观多了
03-14
席缪
确为博士选题最合适之抉择,大小适中,篇幅得当,平实易读,不做空论,回乡途中读毕。有趣的一段是对四平之战结果猜想各种途径反转,历史之研究纠结于事件史之中,则不得整体变化之脉络,使得各自孤立,隔阂随生。全球历史之趋势,本就在于发现各种联系比较,发现那些隐蔽的历史
01-2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