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叶维廉 (l937—)
广东中山人,先后在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赴美,于1964年以英文诗作获爱荷华大学美术硕士。1967年自普林斯顿大学完成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任教至今,曾任比较文学系主任凡十年,并曾协助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发展比较文学。
叶氏著作四十余种。包括诗集《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花开的声音》《松鸟的传说》《惊驰》《三十年诗》《留不住的航渡》《移向成熟的年龄》《叶维廉诗选(杨匡汉编)》《冰河的超越》等,批评和理论《中国诗学》《比较诗学》《历史、传释与美学》、《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解读现代后现代》《秩序的生长》等,散文集《一个中国的海》《欧罗巴的芦笛》《寻索 :艺术与人生》《红叶的追寻》《幽悠细味普罗旺斯》,画论《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童诗《孩子的季节》《树妈妈》《网一把星》。

内容简介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他的创作冲动、对文字的敏感、作为一个诗人所特有的内在的灵视,决定了他无可取代的学术研究特色。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

他(叶维廉)是学者、游子、现代主义的旗手、记者、散文家;而纵使他具有多重身份,仍一直与其时代、地域、运动血脉相连。……他是美国(庞德系列的)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

——美国当代重要诗人罗登堡(Jerome Rothenberg)

——————

比较诗学界泰斗叶维廉诗学代表作!

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

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唐诗、宋词独特的美感、韵味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审美解读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诗意不会丧失?《中国诗学(增订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读后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对唐诗宋词的误读已经使古典诗的美感大打折扣!

《中国诗学(增订版)》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中国诗学(增订版)》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

叶维廉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评论,也是分析入微,发人思深,极富创意。作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叶维廉先生也是“用诗一样浓烈的情感投入中国特有的诗学、美学的寻索。” 《中国诗学(增订版)》分为古典部分、传意与释意、现代部分三个板块,采用的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而是用通透、空灵、诗意之笔,超越中西的视界,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包括台湾诗歌)、道家美学的奥妙与机枢。《中国诗学(增订版)》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叶维廉 (l937—)

广东中山人,先后在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赴美,于1964年以英文诗作获爱荷华大学美术硕士。1967年自普林斯顿大学完成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任教至今,曾任比较文学系主任凡十年,并曾协助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发展比较文学。

叶氏著作四十余种。包括诗集《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花开的声音》《松鸟的传说》《惊驰》《三十年诗》《留不住的航渡》《移向成熟的年龄》《叶维廉诗选(杨匡汉编)》《冰河的超越》等,批评和理论《中国诗学》《比较诗学》《历史、传释与美学》、《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解读现代后现代》《秩序的生长》等,散文集《一个中国的海》《欧罗巴的芦笛》《寻索 :艺术与人生》《红叶的追寻》《幽悠细味普罗旺斯》,画论《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童诗《孩...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摸鱼居士
    作者既为诗人,能冥通诗之精旨,并落实语之精粹,中西诗学之材料于是焉秘响旁通,周转焕发,荦荦大端靡不整顿于《重涉禅悟在宋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一文(其坏处是古典部分八篇论文意见多有重出互见之处),大意只说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为道禅所驱策遂能以离合引生之形式而显化诗人所见最初一念之本相。现代部分述明中西交通、古今缠杂之时,诗人们的“发高烧的内心争辩”如何“像一个庞大的黑网撒向深渊”,正在这里,显出了作者作为一个优秀诗人与博通学者的灵觉与醒觉,精神斩截,通行无碍。相对于写法稳当的定点出击的论文,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注释非常之少,多为灵巧纷披之比较与推衍,在给人极好的阅读感觉的同时也让人隐隐怀疑中西诗学的比较是否这么顺理成章。12-27
  • 履之
    可能因为之前看多了,只能说つまらない。10-07
  • 春夏旦夕之间
    去年初见此书,主脑为之大开,心眼为之换夺。重读此前,我试着在旧体诗框架内构思过(“诗律不是限制,而是思绪的推进器”中外许多大师都讲过这点。『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安知握奇律,一字有风云』『法身圆对,规矩冥立,一音称物,宫商潜运』皆知言,奥登诗云『一切诗体格律皆可赞,它们阻止了自动反应,/迫使我们审慎思考,摆脱自我的束缚。』),度测了陶、谢、杜的运心才发现,这些现象学诠释学的诗法及体悟,古人其实都有『自觉』姎向来若有若无轻视旧诗,再怎么说,潜意识也默认了不如新诗。维于斯文搅神以后,始觉古诗里也有一个世界。未可以轻量古贤也古人云『作者方可论诗』,信为不虚。不过还是推荐所有人阅读。有些无伤大雅的缺陷当自辨别今人昧于现代的资源而一径读古典,枉也09-11
  • οὖτις
    牛逼!哎呀!气死我了!十年前为什么不读啊!我这个懒货真的要抽自己!这个才是大家气象!这才是扛鼎之作!01-23
  • 嘟嘟嘟
    用了两天,只看了古典部分里除最长一篇之外的论文。先抛开,来日再阅。一个问题翻来覆去说,论文集多有这毛病。暂时打四星。08-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