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乒乒乓乓乒乒乓
    古典部分以庞德“意象并置”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等手法,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直接占有读者美感观注的主位,并让读者感受多重暗示和意绪;中国古典诗是包孕的瞬间,共存并置,而非莱辛的动作,同样中国画也不是单一的透视的物体。其他古代部分的论述则有些重复,以心斋坐忘,义生文外融汇起来。现代部分倒也论述得很漂亮,原来本人即为诗人,是我无知了。05-21
  • 小昭
    为读新诗相关。古典部分未能以增识见。02-02
  • 游余
    断断续续花了好久才看完。看完又什么都不记得了。03-22
  • 索芝麻麻麻
    视野大开大阖,学贯古今中西。03-19
  • 嘟嘟嘟
    用了两天,只看了古典部分里除最长一篇之外的论文。先抛开,来日再阅。一个问题翻来覆去说,论文集多有这毛病。暂时打四星。08-24
  • οὖτις
    牛逼!哎呀!气死我了!十年前为什么不读啊!我这个懒货真的要抽自己!这个才是大家气象!这才是扛鼎之作!01-23
  • 春夏旦夕之间
    去年初见此书,主脑为之大开,心眼为之换夺。重读此前,我试着在旧体诗框架内构思过(“诗律不是限制,而是思绪的推进器”中外许多大师都讲过这点。『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安知握奇律,一字有风云』『法身圆对,规矩冥立,一音称物,宫商潜运』皆知言,奥登诗云『一切诗体格律皆可赞,它们阻止了自动反应,/迫使我们审慎思考,摆脱自我的束缚。』),度测了陶、谢、杜的运心才发现,这些现象学诠释学的诗法及体悟,古人其实都有『自觉』姎向来若有若无轻视旧诗,再怎么说,潜意识也默认了不如新诗。维于斯文搅神以后,始觉古诗里也有一个世界。未可以轻量古贤也古人云『作者方可论诗』,信为不虚。不过还是推荐所有人阅读。有些无伤大雅的缺陷当自辨别今人昧于现代的资源而一径读古典,枉也09-11
  • 履之
    可能因为之前看多了,只能说つまらない。10-07
  • 摸鱼居士
    作者既为诗人,能冥通诗之精旨,并落实语之精粹,中西诗学之材料于是焉秘响旁通,周转焕发,荦荦大端靡不整顿于《重涉禅悟在宋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一文(其坏处是古典部分八篇论文意见多有重出互见之处),大意只说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为道禅所驱策遂能以离合引生之形式而显化诗人所见最初一念之本相。现代部分述明中西交通、古今缠杂之时,诗人们的“发高烧的内心争辩”如何“像一个庞大的黑网撒向深渊”,正在这里,显出了作者作为一个优秀诗人与博通学者的灵觉与醒觉,精神斩截,通行无碍。相对于写法稳当的定点出击的论文,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注释非常之少,多为灵巧纷披之比较与推衍,在给人极好的阅读感觉的同时也让人隐隐怀疑中西诗学的比较是否这么顺理成章。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