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夏商周考古在取得丰硕成果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依然分歧重重。《追迹三代》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梳理。深入其中,可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夏商周考古颇具意义。

《追迹三代》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作者秉持客观原则,“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

孙庆伟,江西上饶人。1988年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山西晋侯墓地、陕西周原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主讲过“历史文献”“早期玉器研究”“考古学通论”“《左传》与周代社会”等课程。出版《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追迹三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等专著,并编著有《西周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2005)、《战国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2007)等图录。曾获评“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子
    读此书除了对学术史的相关了解,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对邹衡先生的介绍,具体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通过系统的研究得出系统的体系,真是大家风范。另外,不断丰富的考古材料在外行看来是乱糟糟的存在,考古学家通过科学的专业的方法与知识,通过整理这些乱糟糟的存在,给出各自理解的考古学文化系统。类似的,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机器人系统,都面对着乱糟糟的存在,各人物、各学派、各系统在不断地整理中发展出专门的认识、理论、工具,在不断的整理和积累中,很多乱糟糟地方已经变得井井有条。今天,我们除了学习和继承已有的成果、工具和方法,也只有投身去整理那些乱糟糟的存在,才可能有自己的体会,也才可能有所贡献。这些东西才最富营养,关键是要练就相称的品味与消化能力。这也类似陈寅恪先生说的利用时代的新材料研究新问题。10-05
  • 王紫
    【2020年读完的第25本书】商周考古的学术史梳理。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考古是为了重建一种基于真实的描述,还是为了印证历史(不一定反映真实)?在夏商断代问题上,其实考古描述早已形成,为什么一定要断代而不去认真研究一下夏商一体说呢?在先周问题上,一定要深文周纳,一个考古文化对应一个古国古族么?最后一篇最后一节的思考很重要。考古应该只能(oder vor allem)和文化史相对应,而和民族史政治史严格保持距离。否则过多的历史性讨论只会玷污了考古学视角,将之变为一种附属性学科。考古学者最好能给出无历史立场的考古描述,而使用材料以印证历史并不是这一学科的任务!10-10
  • 多闻阙疑
    夏商周考古学术史。缺点可能是过分追求纪传体式的结构方法,导致有些内容前后重复、线索不清03-18
  • 观复道人
    非常不错的考古学史著作,以问题为导向,使读者可以很快把握学者间旷日持久的论战的焦点所在。作者有意述而不评,故而全书裁断不足。03-09
  • 穆霒
    专题性三代考古学史,西亳说与郑亳说论争的相关章节(4-8章)尤为生动,邹衡先生的风采让人神往,其他章节逊色不少。05-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