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乾元
    夏商周考古学术史汇集。如论邹衡郑亳说与西亳说的冲突,张光直与邹衡堪称20世纪夏商周考古的双璧,一是李济的门生,一是郭宝钧的高足,此可见学脉渊源;如提夏商分界说,(一)邹衡的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为夏文化说(二)方酉生和殷玮璋重申二里头文化二、三期分界说(三)孙华的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分界说(四)郑光的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分界说,此则为非仅仅地层学、谱系学、器物学等等所能考论;又如对于先周文化之研究徐旭生、苏秉琦以及石璋如等人发其源,雷兴山继其续……01-10
  • 笑牵衣
    四星半。饶是对上古史感兴趣,里面一些掌故有所了解也读得颇为吃力。想起几年前讲座上对于考古学证史色彩的讨论。10-28
  • 飞鸿雪泥
    对比《考古故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科学严谨方面,中国也许走在更前面。07-07
  • 俶叶居士
    讲顾颉刚的疑古,和晋南、豫西地区的考古历程很不错。2020.3.904-27
  • 最后的省恨者
    1.写挺好。2.胡适不错。3.学位论文组成导师大棋这种师生关系令人鄙夷。4.呼唤邹衡精神给爷整笑了,邹衡精神怎么没的不是很明显吗?5.学历史不信文献信考古,学考古的弄不清考古信文献,都是糊涂账。6.看来看去,考古学界总给人封闭的门阀感,这是要落后的。7.三代历史本就不清,历史文化考古学问题也很大,硬要拿来印证,可能在一些情况下的确能够耦合,更多的可能是互相问道于盲,两笔糊涂账碰在一起,连先入为主、认知相符的谬误都做不到。8.李济之的态度和思维真的值得学习。9.中国上古领域的学术积累十分漫长和复杂,良少于莠,希望这样的书多一点才好。07-01
  • 火车上岸
    感觉顺序有点乱?但是内容很好,夏商周考古必读,有助于厘清他们纠缠的观点01-28
  • 穆霒
    专题性三代考古学史,西亳说与郑亳说论争的相关章节(4-8章)尤为生动,邹衡先生的风采让人神往,其他章节逊色不少。05-13
  • 观复道人
    非常不错的考古学史著作,以问题为导向,使读者可以很快把握学者间旷日持久的论战的焦点所在。作者有意述而不评,故而全书裁断不足。03-09
  • 多闻阙疑
    夏商周考古学术史。缺点可能是过分追求纪传体式的结构方法,导致有些内容前后重复、线索不清03-18
  • 王紫
    【2020年读完的第25本书】商周考古的学术史梳理。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考古是为了重建一种基于真实的描述,还是为了印证历史(不一定反映真实)?在夏商断代问题上,其实考古描述早已形成,为什么一定要断代而不去认真研究一下夏商一体说呢?在先周问题上,一定要深文周纳,一个考古文化对应一个古国古族么?最后一篇最后一节的思考很重要。考古应该只能(oder vor allem)和文化史相对应,而和民族史政治史严格保持距离。否则过多的历史性讨论只会玷污了考古学视角,将之变为一种附属性学科。考古学者最好能给出无历史立场的考古描述,而使用材料以印证历史并不是这一学科的任务!10-10
  • 小子
    读此书除了对学术史的相关了解,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对邹衡先生的介绍,具体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通过系统的研究得出系统的体系,真是大家风范。另外,不断丰富的考古材料在外行看来是乱糟糟的存在,考古学家通过科学的专业的方法与知识,通过整理这些乱糟糟的存在,给出各自理解的考古学文化系统。类似的,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机器人系统,都面对着乱糟糟的存在,各人物、各学派、各系统在不断地整理中发展出专门的认识、理论、工具,在不断的整理和积累中,很多乱糟糟地方已经变得井井有条。今天,我们除了学习和继承已有的成果、工具和方法,也只有投身去整理那些乱糟糟的存在,才可能有自己的体会,也才可能有所贡献。这些东西才最富营养,关键是要练就相称的品味与消化能力。这也类似陈寅恪先生说的利用时代的新材料研究新问题。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