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瓦西里・格罗斯曼 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 (1905 – 1964),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 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第一人。战后发表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癌症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萨哈罗夫、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 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

内容简介

梁文道“最想为读者推荐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bird
    终于啃完了,伟大苏联文学积淀的作者,都是这样博闻强识,带着文字的和生命的敬意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书面世界,上帝一般俯视人世间的苦难,洞察人性摇摆细微毫末。书里书外的命运,自由投射的疑问,格罗斯曼用这幅长篇画卷回答并亲身践行了。景物描写绝好,逼真复原。破壁残垣面前不断闪回的故国春日,沧桑顿现。道长竭力推荐这本老掉牙的经典,想是遗憾中国为何没有这样的作品,和侥幸流传下来的清醒灵魂。11-06
  • 虾米
    跟托尔斯泰比起来可能还差一截,但比索尔仁尼琴好得多了去了(我一直觉得索氏的文学成就只配呵呵两字)。有论者认为此书使用的是最陈旧的现实主义手法,但我认为这样的手法用到极致就把书变成了一本魔性之书。魔性到什么程度呢?差不多到故事一半的地方,纳粹集中营军官把被俘的苏联军官找来谈话,说你我所代表的体制互为镜像,所以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两家联手那是最好,如果一家消灭了另一家,那也不错,因为胜利的那一方连带着可以把战败的那一方的精神继承下去。这段论述正好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难分胜负的时候,也是书中所有人活得最自由、最像人样的时候。在这个中点之后(也就是苏联转败为胜),那些使某某主义显得可疑的东西(专制、清洗、集体化……),马上变成胜利的制胜法宝。所以战争从来被人们认作检验所谓真理的试金石,作者的讽刺精神简直登01-29
  • 齐婴宁
    只有俄罗斯人能写出的巨作。也只有中国人更能懂得其中悲哀的巨作。01-28
  • 潇小湘
    慕名而读 看的好辛苦 啃书累 九百页的合订本 老娘练举重呢 这是 11-29
  • 鱼更
    前两卷是对托翁的不太成功的模仿,情节散乱,人物刻画潦草,差点弃书。第三卷全面铺开,水平剧烈提高,对科学家一线的描绘尤为动人。如果说托尔斯泰写出了旧俄贵族对人生意义的迷茫,那么格罗斯曼则写出了二十世纪俄国知识分子面对极权的迷惘和惶恐。苏联尽管赢得了斯大林格勒,国家和国民的命运仍然无法避免地滑向悲剧的深渊,读着令人伤心。04-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