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娅·亚桑诺夫目前是哈佛大学柯立芝历史奖,入围2017年达夫•库珀奖。作为2013年古根海姆研究员,亚桑诺夫获得了2017年温德姆坎贝尔非虚构图书奖。她经常在《纽约时报》、《卫报》和《纽约书评》等出版物上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将追随雅各布•贝利这类从革命的英国圣公会牧师,也有卫理公会和贵格会教徒,既有见多识广的波士顿人,也有卡罗来纳偏僻乡村的农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凡夫
    曲径通幽。正史以美利坚建国,即殖民地独立具备情理法,却未曾关注独立过程中的英国角度:它具有的法统和道统。在这种角度之上,作者建立起了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维的经纬线,其实是历史叙事暗含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大英帝国准确判断自己在世界政治洪流中所处的位置,比起同文同种的殖民地独立,还有更为紧迫的法兰西和西班牙对帝国秩序的威胁。殖民地独立战争更是一场英语世界的内战,英国对殖民地第一次解放黑奴的尝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为林肯释奴做了一次预演。而这些被解放的黑奴以及效忠英王的反对派在战争失利后流散拉丁美洲、非洲、加拿大、英国本土,简直就是自由的播种机、宣传队。07-17
  • 阿道克
    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际,站在英国一方的北美效忠派(从贵族到奴隶)随同英军撤离,从此开始一段长达数十年遍及英国全球属地的大离散。2、对效忠派的安置影响了英国的很多国内与国际事务,如国家赔偿、废奴、殖民地与大英的关系调整。但是作者所谓的1783年精神还是太拔高了。重铸大英帝国的不是效忠派大离散,而是征服印度与战胜拿破仑。3、本书从失败者的角度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这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03-29
  • 维舟
    相当不错。从以往被美国革命主导的主流叙事之外,挖掘出被遮蔽的历史面向:那些忠于英国的王权派,是怎样一群人、命运如何、又推动了什么改变。有三点印象颇深:人们作出效忠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不一定是意识形态(这其实是内战的普遍特征);他们的“效忠”是有条件的,并有着对“自由”的特定理解;其大流散与英帝国开创的全球性相辅相成。所谓“1783年精神”也即开明立宪,他们其实和美国革命者一样要求权利,只是想在体制框架之下得到,这意味着体制必须能弹性予以回应。从这些方面,也更能理解英美之间的差异。03-22
  • Robert
    文本异常流畅,700页分成上下册方便携带,不到一周看完。1783年精神、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以及新斯科舍都是第一次听说,从战败一方的视角展示了北美13殖民地前后的各种风起云涌和之后角逐的各种蝴蝶效应。舞台永远属于主角啊,发生在英伦和北美的先辈和事件就会被后人关注到,可同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在牙买加或者塞拉利昂上演就归于尘土06-14
  • 测海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通常的历史叙述都是从革命者的角度来写,亚桑诺夫则反之,以领导美国革命的爱国者的“对立面”——效忠派的角度来书写这段历史。这是第一本完整呈现效忠派活动始末的著作,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后效忠派的心路历程,以及爱国者获胜后,这群人的流亡之路与最终归宿。08-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