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史念海(1912—2001),字筱苏,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之一代宗师”。
1912年出生于山西省陆平县,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4年成为《禹贡》半月刊的作者和禹贡学会成员,毕业后留驻学会,协助顾颉刚编辑出版刊物。1941年至1946年,任重庆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47年至1948年担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1948年后,历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后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
20世纪30年代,在顾颉刚先生的具体指导下,史念海完成《中国疆域沿革史》,开启了中国疆域变迁研究的先河。
1944年《中国的运河》出版,这是史念海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推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而上下求索的一个重大成果。
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书成,标志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立。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出版的《河山集》系列,收录了史念海先生绝大部分代表性学术论文,涉及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军事地理、政区地理等领域,反映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述。
史念海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始人,所著《中国古都和文化》成为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内容简介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一部全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都和文化的专著,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都城是一国的心脏,也是一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总计有两百多处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被誉为“七大古都”,特别是前五者都曾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古都和文化》不仅对历代各性质的古都进行了梳理统计,而且从自然、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深入考察了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甚至废弃,从而反映了王朝的治乱兴衰。同时,都城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诚如作者所言,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并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中国古都和文化》正是一部了解古都之于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发展重要性的大师之作。


史念海(1912—2001),字筱苏,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之一代宗师”。

1912年出生于山西省陆平县,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4年成为《禹贡》半月刊的作者和禹贡学会成员,毕业后留驻学会,协助顾颉刚编辑出版刊物。1941年至1946年,任重庆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47年至1948年担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1948年后,历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后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

20世纪30年代,在顾颉刚先生的具体指导下,史念海完成《中国疆域沿革史》,开启了中国疆域变迁研究的先河。

1944年《中国的运河》出版,这是史念海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推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而上下求索的一个重大成果。

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陈律读书
    中国古都地理对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塑造尤为明显。对于古都来说地理对军事的影响是首位的,因为军事中产生的政权需要通过地理条件塑造的优势来巩固。无论是肥沃关中的长安、漕运中心的开封、俯视庭宇的北京都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地理影响军事构造、塑造古都文化。10-02
  • 星尘
    之前见过一个说法,所谓创新,是说把一碗水填满,溢出来的部分才叫创新,如果碗都没满,何谈创新?对于历史的研究就仿佛是在填满碗,只有熟悉自己民族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在这本《中国古都和文化》当中,史念海先生借中国古都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都城作为“首善之地”,当然是最能代表历朝历代成就的缩影了。当然,这不是说只有都城才值得了解,但它们无疑更值得关注,以及保护10-31
  • 鱼的九思
    文章合集,专业性很强,因非专著,很多地方有重复,趣味性稍差,可做资料用,窃以为创建所谓中国古都学比较勉强,作为历史地理大框架下是的一个分支是可以的。11-24
  • 蘇轍糖
    作者文风恢弘规整,不愧为开山宗师。正因其开山,许多内容如今看来已显得周知,而框架之下其实比较少细节(除了唐长安城里坊那一篇)。可以当工具书看,难以做历史书读。01-22
  • 寻日玉京
    开启古都研究新篇章,部分内容与作者大运河一书有重合,附文中长安和洛阳互动比对一章最好玩06-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