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等人的著作;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存在与时间》。他的主要著作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7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等等。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的这个集子收有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0-1954年)的作品。全部文章并没有简单地按创作的时间次序排列起来,而是被编为三组。第一、二组各为四篇,第三组为三篇。既分三组,自然就有个“主题”的问题了。第一组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存在的“聚焦”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第一个开端”(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探讨。由此可以看出,《演讲与论文集》虽说被标以一个平淡无奇的名称“演讲与论文集”,但作者在篇目安排上决不是任意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等人的著作;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存在与时间》。

他的主要著作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7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等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hayne
    一部能够比较好地展现海德格尔后期有关世界的表象化、技术的命运、形而上学的顶峰与终结、诗意与居住等方面思想的文集。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性的危机并不来自对各种技术物的使用,而在于这些使用所预设的“集置”(Ge-stell)的技术逻辑,即要求订造(herstellen)、摆置(stellen)事物,使之成为为了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而准备好的表象(Vorstellen)。而这种技术倾向又来自于形而上学的精神,即将存在理解为存在者,希望通过外观来把握和掌控事物。海德格尔提倡的是,通过对四重整体(Geviert)的理解达到一种泰然处之(Gelassenheit)的状态,既不沉沦于形而上学,也不形而上学地试图逃避形而上学、遁入对原始事物的追念,而是在理解、看护中等待事物的自行绽出(ekstasieren)。07-06
  • 素心人语-天涯
    孙周兴的译文,是国内最好的译文之一,如果不读德文原文,就可以选择孙教授的译文——有些译名甚至超过英译者10-28
  • 丁萌
    孙周兴译的海德格,这本算是流畅的11-11
  • 村夫
    对古希腊箴言,现代技术和形而上历史的分析是很深刻的,但是海氏本人是不是也像他本人判断尼采那样体会到了无家可归呢?海德格尔本人会不会赞同佛学中万法唯心的观点呢?海德格尔诚然说出了“领会存在”,但是是何种人心在领会“存在”呢?也许没有心性之学,海德格尔对存在史的描述仍旧是无根的。02-08
  • 7Lee
    对技术的隐忧是对现代性碎片以及去家园性的困境最具人本关怀精神的反思。01-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