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为“新编中国史”中的一卷。
经过先秦时期漫长的积淀,中国历史进入秦汉时期。从秦始皇实现统一至曹丕代汉,这近四个半世纪的文明进程中,最显著的历史标记是帝国的成立和汉文化的繁荣。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的历史表演。这一 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深刻影响着中国此后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所关切的,正是这一时期突出的历史进步和辉煌的时代精神。全书以传世文献记载为基础,结合考古文物资料,叙说了帝王将相们政治军事的成败得失,也展现了基层社会普通民众的生产与生活。通过秦汉英雄、名士、农人、工匠的事迹,或可体验中国文化少年时代质朴刚健的社会精神。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全书六篇,描绘出秦汉曲折的历史走势和雄大的文化气象。前四篇分别描述秦史、西汉史、新莽史、东汉史的大致趋势。第五篇讨论秦汉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创造,兼及妇女地位与儿童生活。第六篇以“秦汉历史的转变”为主题,涉及儒风的流布与正统意识形态秩序的形成、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社会生活的节奏、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东移。读者通过作者的叙述,既可把握基本历史脉络,又可体会帝制奠基时代的社会文化面貌。
【编辑推荐】
※一套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
如何在世界中看中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已不必在他者的眼光中自轻,也不需要急于摆脱他者眼光的自负,而是可以带着建基于悠远历史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体认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
于是,我们更需要中国史学家探求历史的真实,亲切自然地呈现史学成果,来满足大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中国史领域新一代领军学者怀着敬意与温情,重建中国历史进程,呈现了这套中国通史读本。我们这些21世纪的中国人,正需要这样一套扎实亲切、兼收并蓄的通史,来全面了解自己身上承载的家国历史。
※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国内史学界中坚力量的诚意力作
“新编中国史”是少有的当代中国学者联合撰写的中国通史,王子今、王小甫、游彪、张帆等国内史学界中坚力量倾力襄助。在他们看来,重新创建整个中国史叙述的结构框架,写出一套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是整整一代学人的责任。融会吸收国内外已有的诸多研究成果,反映迄今为止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中国史的全面和正确的知识是“新编中国史”首先追求的目标。
※传统中国史学学风与现代世界眼光相结合
“新编中国史”各卷著者均为中国史领域的领军学者。这一批中国历史学人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封闭与开放,他们的学术训练扎根于中国传统史学,又吸收了欧美史学的问题意识。传统史学的史料工夫,使他们的研究细密扎实,文字沉静内敛,句句以史为据;欧洲史学的学风、方法和论点,则让他们不拘泥于特定史观,具备世界眼光。二者结合,为我们呈现出一套严谨扎实而有新思创见的中国通史。
※用学界共识构建框架,融入学人观点以启发新知
作为面向大众的通史著作,“新编中国史”建基于学界通识,凸显学术整体走向,尝试为读者提供认识中国的基本框架。同时,各卷著者亦在书中融入相对独立的学术观点和前沿视角,以期与读者一同读史知新。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立足于传世文献与文物资料,展现帝国成立之初曲折的历史走势与雄大的文化气象,同时突出中国文化少年时代的生活情状和精神风貌,以及秦汉百姓意识、情感、生活节奏的转变。
※展现中国历史的宏大与精微,呈现中华文明的全景画卷
朝代更迭,政治兴衰,这是历史的大走向;日用常行、思想情感,这是历史的动人细节。“新编中国史”各卷作者既留意中国传统王朝社会的周流演变,通过各个朝代的政治发展把握宏大的历史脉络,又不忘关注衣食住行、民间礼俗、精神气象等历史的细微之处,展现出一幅中国历史鲜活的全景图。
※一套面向社会大众、雅俗共赏、人人爱读的通史著述
“新编中国史”意在为大众提供全面、有据的历史知识,因而行文严谨却不刻板,文字晓畅,娓娓道来。丛书还特别设计了“人物小传”“历史术语解说”等栏目,对于一般读者也有辅助之功。无论是希望建立历史认知的年少者,想更深洞察历史的年壮者,还是愿意温故知新的年长者,这套通史都能有所助益。
※两岸合作,历时10年,精心打造21世纪中国史新典范
“新编中国史”由台湾三民书局组稿,从成稿刊行,到修订编校,直至中信出版社大陆版问世,历时10年有余,凝结两岸学人、出版人心血,代表两岸文化交流成果。两岸面向未来,共同书写历史,竭力打造属于21世纪中国人的国史新典范。
※设计精美,制作考究,典藏之选
“新编中国史”全套以精装呈现,装帧设计精美考究,各卷封面中融入了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象,体现传统中国的美学底蕴,相当适合个人和家庭典藏。
王子今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社会史论考》《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称谓研究》《秦汉交通考古》《秦汉名物考》《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等学术专著4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