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 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哈佛大學,現為牛津大學中國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華北鄉村與宗教等。著作有《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1857–1942)》(2013,英文原著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出版於2005 年)、China: Inventing the Nation(2001)、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2000)等。譯者郭偉全,1981年生,北京大學世界史博士,研究方向為英國教會史,以及西方政治、教育思想史。

内容简介

在華北的洞兒溝村,曾經有位傳教士為了帶走一尊聖母雕像,被當地教眾極力阻攔,結果不歡而散;離開之際,他憤而詛咒這個農村將會遭受七年天災,誰知不幸言中。為了解咒,這些天主教村民走到山上興建了一座七苦聖母堂,年復一年的冰雹才終於停止。口耳相傳的故事還有相類似的版本,它們的共同背景,是傳教士與依附他們的貧苦村民之間千絲萬縷的對抗關係,屬於一場在更大範圍內、日益整合中國天主教和國際教會的博弈。可惜像洞兒溝這樣天主教已經傳播了三百多年的村莊,一直消失於經典的中國史和教會史敘事中。

《傳教士的詛咒》以普世性的視野,結合歐洲的情況,講述在外部力量影響下中國的宗教生態如何變遷、借鑒與融合。沈艾娣教授透過山西洞兒溝的案例,為我們提供了遠超出「禮儀之爭」或「文化適應」的視域—從17世紀耶穌會傳教開始,天主教就適應了中國傳統文化,只不過中外傳教士、教眾及羅馬教廷,在各種衝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Frida the Nerd
    诶,才发现前几年已经在神学院的宗教学课上看过原版了。从山西一个天主教村落口传三百年的民间故事看全球基督教、中国史与天主教史三条线的交汇,见微知著,很有意思06-01
  • Sean S.
    从流传的故事切入,结合档案史料,发掘故事背后的历史、社会土壤,牵连出一个天主教村子与世界密切关联的三百年历史。虚虚实实,跌宕起伏。印象较深的点有:华北村庄存在与“文化调适”相反的潮流;中国教徒与传教士一直存在不同的博弈,在天主教传播上中国教徒比传教士的作用更大;以往认为明清天主教走“上层路线”,晚清新教走“底层路线”,实际上明清天主教发展更加拥抱乡村,而晚清新教则更多面向中产。1960-70年代的章节令人骇然。07-14
  • 木卫二
    立足全球化,放眼洞儿沟。全书尝试反“中国化失败论”,提出一开始在宗教多元自由混杂的民间信仰中,天主已经完成了中国化,后来却因平行发生且同步施加的国际变化,有过拉扯与血腥,最终到近代今日,成为了全球化基督教的一部分。06-27
  • 玛乃
    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史料的巧妙处理及其写作手法。每章的内容由一个故事展开,然后据此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好看又迷人。此外,如果现在(2022)再写这本书的话,结合这些年来的“宗教中国化”运动,第七章表现的内容可能会很不一样,讨论或许会更复杂一些。04-01
  • 杰拉鲁
    前面是天主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夹杂着妥协和挪移化用,接着则是洞儿沟这帮信徒在20世纪初被卷入国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斗争的漩涡,进而诞生了关于“诅咒”的缘起,而建国后政治运动的残酷迫害反而强化了社区的共同烙印,历史,以及关于殉道牺牲的神迹体验,促成了八九十年代的信徒大爆发,但可以想见,随着现代化无可阻挡的脚步,宗教信仰退缩为朴素文化认同的速度会继续加强,历史也将成为真正的历史02-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