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卷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的继续,与第30眷属同一单元。本卷一开始刊载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58年手稿》的后半部分。这部篇幅庞大的手稿的前半部分已收入第30卷,它开始时是第11章《货币章》,接着是第Ill章《资本章》。《资本章》又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篇(资本作为结果实的东西。利息。利润。《生产费用等等》。手稿的最后是第l章《价值》的开头部分和关于金称量机的摘录。本卷收文从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结尾部分开始。除这部手稿外,本卷还收入了马克思在这之后写的同样属于1857~1858年期间的两篇经济学手稿,即《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第一部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删第二章初稿片断和第三章开头部们。在这之后,本卷收入的是1859年正式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接着是马克思在1859一1861年期间写的三篇经济学手稿,即《资本章计划草稿》、《引文笔记索引》和《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资本章》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分析截然不同。后者把资本的流通过程同生产过程脱离开来孤立地进行分析,而马克思则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看作辩证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资本发挥职能的形式表现为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它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价值和剩余价值,然后在流通过程中使这些价值得到实现,再以更大的价值重新回到生产过程,如此周转不已。所以资本的整个运动表现为“生产和流通的统一。这种统一本身便是运动,便是过程”(见本卷第6页)。马克思在研究资本流通时,论述了资本周转的理论。他指出,资本的一次周转等于资本的生产时间加上流通时间之和。资本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创造的价值总额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过程重复的次数,而生产过程重复的次数又取决于流通的快慢。因此,“在资本周转的一定周期内,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总额……同劳动时间成正比,同流通时间成反比”,换句话说,资本“在一定的周期内总价值(从而所创造的新的剩余价值总额)等于劳动时间乘以资本周转的次数”(见本卷第15页)。资本周转越快,周转的次数越多,它的价值总额就越大。例如,一年周转4次的资本,其价值总额4倍于一年只周转一次的同量资本。因此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代替资本的量。资本的趋势是尽量提高效率,加速周转,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使周转放慢的因素。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周转时,在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范畴作出了科学的规定。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劳动资料等的价值)是把自己的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上,而流动资本(原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则是一次把全部价值再现在产品中。马克思证明,这两种资本彼此间的对比关系对于周转时间的快慢,从而对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中,资本家为了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利润,不断地改进生产设备并采用新的技术,因而固定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大,而这又严重地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并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占星学还有数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