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香港的歷史多姿多彩,有悲有喜,變化多端,非常迷人。闡釋香港的歷史,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直到最近,大多數的英文著作皆以西歐為中心來觀察與解釋香港的歷史,這些可說是一種“殖民地的香港史”;而中國大陸出版的香港通史,則主要以中國為優先考慮,香港反而只成為附屬,這些則是一種典型的“愛國主義的香港史”。

香港的地理位置決定性地影響它的歷史演變。它跟大陸緊緊相連,其社會、經濟、文化與人口的結構,都跟大陸互相關聯。政治上,雖然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六年,港人很大程度上,經常感受到來自大陸的政治衝擊。因此,嚴謹地說,研究香港歷史,不能不兼顧大陸。然而,本書秉持“香港為本位”之史觀,以香港人之權益為首要考慮來解釋香港的歷史,故書名《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1945》,試圖探討: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大約百年之間,在來自中國之政治、社會勢力的衝擊之下,香港的歷史演變與主要社會、政治運動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纪恩同学
    史料翔实文内观点也中肯,惟标题略有哗众之疑:如果历史学追求的是真实性论述,殖民史学和爱国史学的史观即因此而偏颇,作者何必要鼓吹什么“香港本位之史学”(尤其如果是试图暗示某种“香港史观”的话)?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香港本地史吧。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提出的1841-1945年就有苗头的“香港人”认同,怎样跟当代本土文化研究学者所谓的70年代以前的“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一说对话?第三问,诚如作者指出的,认同是多层次的,那么这个历史时段的居住在香港人们的“香港认同”和他们的“中国认同”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在作者的论述中,他们并不是对立并峙的关系,但是这又跟一个湖南人的湖南认同与中国认同有什么差别呢?02-08
  • 卡门
    台湾学者坚定站在香港人立场上,强调本土主义论述,抵抗殖民主义和爱国主义论述两大强敌。在蔡荣芳这里,稀释和淡化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强势主导观念显得更加重要。毕竟九七回归之后,中国大陆的影响力远超英国,来自大陆的压力也愈发沉重。现实情况如此,自然表示理解。作者论述过程中有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性问题,即作者力图追求“香港人之香港史”,却仍然沿着香港与内地紧密相连的传统思路进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只能尽力剔除掉国共两党对香港的影响,强调港人的主体性,一着不慎,就会陷入到民族主义的传统叙事窠臼之中,与其追求反向而行。12-08
  • Wanderingclouds
    An "alternative" but well argued history!04-21
  • 一笑
    為什麼不繼續寫1945-1997呀!!02-01
  • 侯二六
    第二章之後論述港英政府、紳商、中下層、國民黨左右翼、中共各方勢力在幾大事件的反應確實很精采,對民族主義的反省也很值得一看,曝露TW人在日佔香港的罪惡更是經典,但有幾點仍可商榷:第一「想像的共同體」後來在TW用到有點氾濫到變模糊了;第二,試圖在左右翼中平衡,卻有點不統調(特別是對魯、蕭的誇讚和本書其他地方不知為何有點不搭);最後,固然2000年時TW有一派學者對「TW人當家」有無可救藥的天真想像,但是結論扯到最後暗示地位未定論實在……不才姑且就放個馬後炮吧:TW該派罵人愛國愛到虛構歷史,一方面卻也無法預期或避免TW人自己走上另一類型的民族主義。11-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