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历史学家。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此后倾毕生精力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革”后,出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曾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学界誉其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

内容简介

北宋中期积弊至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政治改革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就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动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苏轼说:王安石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上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始自生前,至南宋则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倾注了巨大心力,历经半个世纪四写王安石,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铺展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面前。

序言

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 从童幼到青少年

一、王安石诞生的时间、地点

二、王安石的父母

三、王安石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进士及第和初入仕途

一、本是合格的状元

二、在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任上

三、在知鄞县任上

第三节 王安石愿作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学”

一、做舒州通判

二、在江东提刑任内的一些事

第四节 王安石再到北宋朝廷供职

一、勉强就任三司度支判官 奏进长达万言的《言事书》

二、参加了是否续行榷茶法的讨论

三、参与相度牧马监变革问题的商讨

四、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辩诬

第二章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革新

第一节 任翰林学士期内的王安石

第二节 王安石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变法革新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三不足”精神

第三章 王安石入参大政时治国安邦的两大抱负

第一节 向大自然讨取财富的为天下理财之法

第二节 王安石吞来西夏契丹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

第四章 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第一节 有关理财和兴农的各种新法

第二节 有关恢复民兵制度和加强军队作战实力的两种新法

第五章 王安石对待敌国外患的决策

第六章 王安石的两次罢相

第七章 宋神宗的逝世与宋廷政局的大变

第八章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第九章 王安石的墓年和身后

附志

编后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历史学家。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此后倾毕生精力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革”后,出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曾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学界誉其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愚公
    《邓广铭全集》第一卷,共有三部专著《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韩世忠年谱》和《辛稼轩年谱》。《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是邓先生的代表作了,曾四易其稿,到晚年才彻底定稿,可见史学研究之不易。这部书是继承晚清梁启超为王安石翻案的风气,对于宋代政治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应该说,在邓先生之前有梁启超,在邓先生之后有漆侠,三代学人构成了三个改革家的形象。比较而言,梁启超受乃师影响太深,而漆侠则受风气制约太大,而邓先生则受朴学影响很深,全书以文献为基础,以史实为依据,对北宋政治改革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很多人对邓先生采取马克思主义不以为然,但是这个恰恰是本书的重点所在,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理解本书的价值和意义。韩世忠年谱和辛稼轩年谱则再次证明了邓先生的文献功利之高。余小子何敢望肩。04-08
  • 从北宋建国百年以来,在其最高统治集团中人,从皇帝到辅政大臣,真正有胆有识,能从理性进行分析,敢于从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只有王安石一人。08-26
  • 郑人
    居然引用了马克思、毛主席的名言,还大谈阶级斗争,真受不了这样的著作,大失所望。01-12
  • 田彼南山上
    本书名气甚大,但一遍读下来,却觉得实在过誉了。作者自言,先后数次改易,最终在90年代末期定稿,然而,都到90年代了,还是满纸的阶级斗争儒法斗争云云,实在让人惋惜。以此观之,我实在无法想象,本书的文革版本,如果现在印出来,该如何惊世骇俗?考据辨析,也许本书胜过任公著作,但就阅读体验而言,任公著作远胜本书。邓广铭先生一代名家,只可惜正当盛年赶上了那个年代,浩劫虽过,但已垂垂老矣,思想上的烙印已经打入骨髓,再想有所作为,力不从心了。02-24
  • 海阔天空祝沽笙
    读后大失所望,邓先生晚年的改动似乎没怎么体现时代的变化,依旧是阶级论,依旧是旗帜鲜明地支持王安石,并把王安石的对立面喷个遍,立场先行如是,焉得有史?至于史学方法,史料运用之类,我不是行家,无法置评,只是疑惑爱憎分明的学问哪里是用方法就能救得过来的。12-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