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曳尾.avi
    大概是原作写得极其清晰的缘故,哪怕翻译的没那么通顺,也读得毫无障碍。在传达文字信息方面,德国人还是比法国人善良。04-30
  • 鬼腳七
    内容值五星,但是这个版本太烂了。总的来说有几个重要的点:光韵、展示价值和膜拜价值、触觉接受和视觉接受,战争美学。问题是这个版本的错别字简直是我见过的书当中最离谱的,翻译也不怎么好。此外,恕我愚钝,完全没看出第一稿和第二稿有什么分别列出来的必要,仅仅是为了把原来的一篇长文加厚成书?换个版本重看吧。10-11
  • 凉茶
    照相摄影最富启发的意义是艺术品的复制和电影艺术。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也会缺少一种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原真性)。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感性认识方式随着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方式而改变。最早的艺术品起源于某种礼仪(巫术到宗教)。当艺术的原真性标准失效时,艺术的整个社会功能建立在政治的埂基上。艺术史用艺术作品本身的两极来描绘(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膜拜价值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早期摄影的人像。电影的可修正性和希腊人的永恒价值论。最后,这本书的校对真的可以拖出去斩了。12-02
  • 离净语
    “机械复制”代表艺术品中历史语境的消逝;展示性代替礼仪性同样标志着艺术品与观众间的互动替代了其内在价值;同时技艺也被程序化的技巧与合作取代;最重要的是从对艺术品的欣赏有意识到无意识:“进入”艺术品的移情式体验为不断变换的光影刺激下的被动反应所替代。这种趋势不正符合工业时代快速的节奏与零件化的生产精神么?09-23
  • 冰红深蓝
    本雅明在这部代表作里论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大批量的机械复制使得艺术品中的Aura(光晕/光韵/灵韵)消失,膜拜价值为展示价值所取代,沉浸凝神的专注态度为消遣性的、间离式的审视态度所取代。主要例子是电影。本雅明还分析了有声电影的多种特性,特别与戏剧作了比较。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比如本雅明的一些论述其实并不符合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反而符合当今社会(也可以说是超前性?),另外一些论述符合当时,不适用于今日。此外,艺术的状况并非如此简单和纯粹,多种艺术形式始终是并存发展的,实际上不存在取代关系,传统艺术也并未衰亡。PS:这个译本整体上还是可以读的,虽然错别字有点多……附录特别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勾勒了本雅明的主要思想脉络。03-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