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巴尔特·范埃斯(Bart van Es),文学评论家和作家,1972年生于荷兰,后移居英国,精通英语和荷兰语。牛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圣凯瑟琳学院资深导师。范埃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以及莎士比亚。
成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精通日语、英语,现为出版社编辑。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陆大肆追捕犹太人,因荷兰当局的大力配合,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犹太人家庭时刻笼罩在巨大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追捕,犹太女孩小利恩被父母交付给地下抵抗组织中的寄宿家庭保护,历经多次躲避和逃亡,目睹无数同胞遇害,她最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作者范埃斯的祖父母一家是保护小利恩最久的家庭,然而,由于战后的一场争执,双方再也没有联系。

战争时期和战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犹太女孩视角里的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通过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深入调查荷兰的抵抗运动,范埃斯讲述了一段荷兰版《辛德勒的名单》般的真实故事。


巴尔特·范埃斯(Bart van Es),文学评论家和作家,1972年生于荷兰,后移居英国,精通英语和荷兰语。牛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圣凯瑟琳学院资深导师。范埃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以及莎士比亚。

成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精通日语、英语,现为出版社编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提琴
    看标题以为是从一个女孩作为切入点,深入讲荷兰犹太人的地下抵抗,但其实这是一部个人史,虽然利恩的故事和遭遇应该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本以为是历史学术著作,但其实是用讲故事或者小说的写法。出乎意料的通俗易懂。因为只是个人史,自然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作者在开头提出的,荷兰有众多犹太人,但是幸存者相当少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和解答。书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这样的标题应该配上更有深度的内容。11-28
  • 碎钥
    利恩不再去想离别,战争以及爸爸妈妈。这本书出色的为我们展示出战争是如何将个体关入一个无形的牢笼之中的,更展示了逃脱这个牢笼是多么困难。07-08
  • coliter
    作为一对犹太夫妇,生活在二战时期的荷兰,剧本的开局非常不好,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生存下去,主人公的父母在利恩9岁的时候就把她寄养到了抵抗组织的家里,刚刚有印象的利恩就被迫和父母分别,分别就是永别,此后的利恩在东躲西藏的日子里再也没有见到父母。没有朋友、无法接受完整的教育,年幼的利恩必须保持相对的沉默,以免被人发现身世的秘密。在躲藏的日子中,利恩不仅要面对盖世太保的追捕,还经历了被养父的性侵,在胜利后,又和养母因为误会产生了隔阂,读到这里,真觉得利恩的这辈子太不幸了,可是这种不幸不是来自与人类无法抵抗自然灾难,这或许是让人更觉得悲伤的原因吧07-22
  • 囧菜饭
    明明应该是一个他者幸存的故事,但是写的太松散了。07-11
  • 没想好叫什么名
    狠狠共情了不被当作范埃斯家一份子的痛苦。从小没有归属感,好不容易以为自己成为那个家的人了,最后父亲去世却没有自己的名字。06-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