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

内容简介

从芝加哥到纽约、巴黎、马德里、托斯卡纳……从经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少年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散文精选首次出版,讲述自己奇妙的人生旅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赵松
    写得真是好!把贝娄38岁写的那篇《海明威和人的形象》跟他83岁写的那篇《拉尔夫·埃利森在蒂沃利》对着读会特别有意思,你会发现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盛年时的那种渊深沉实,而在晚年里则幽默透明,反倒更像个年轻人。他对海明威的评论或许要比马尔克斯那种满怀深情的方式来得更为深入。他的那种厚重感更像是他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一个非常广阔的背景,而不是非要强加给你些什么的那种。他即使是在最为骄傲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姿态感,即使只是通过这部跨越了六十年的文选,其实也还是能看出他那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的。05-26
  • 冷建国
    索尔·贝娄太精彩啦。前面几篇呈现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绝妙丰富的书评写作方式。更难得的是,从这些不断走向问题深处的文章里,能看到贝娄不仅站在他生来的犹太身份、他生活的美国社会以及意识形态、审美标准等等不自由之外,有时感到他甚至干脆站在写作和文学之外,冷眼看这一切,觉察而不沉溺,道德而不自恃。05-21
  • 西窗随笔
    精彩至极。太喜欢这个浑身都是智慧,深刻又刻薄,还有点古怪的犹太老头了。喜欢他对文学价值的探讨与坚守,更喜欢他“以个体之姿,做出自由判断”的态度。06-22
  • 乙左左
    选了与文学或艺术相关的部分阅读。贝娄对艺术的见解很值得思考,“文学的价值正在于这些间歇闪现的‘真实印象’。”“一部小说正是协调了几个真实印象与众多虚假的印象,而后者构成我们所谓的生活的大部分。”“艺术家必须从自己的精神里找到力量,来抵抗我们时代的一大异化力量。”谈菲利普·罗斯的那篇最后一句也很好玩:“我对罗斯先生的建议是,忽略所有的抗议,继续写自己的。”06-01
  • 龙之芥
    诚如书名,一个人的一生,“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但是,打开此书不需要太多思考。08-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