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克·范·罗伊恩(Mark van Roojen),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哲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元伦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同时对其他哲学领域保持广泛关注。围绕道德理性主义、表达主义、道德语义学、道德认识论和道德心理学等主题,他撰写了大量论文,在学界颇有影响力。他还担任了《伦理学》(Ethics)杂志的书评编辑。

内容简介

---------专家推荐----------

✨ 当代元伦理学领域呈现出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景,复杂理论迭出,新旧观念交织,围绕一些基本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对如何描述这些问题都莫衷一是。《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是一部驭繁就简的杰作,让读者能够领略导向各种完备理论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哲学问题。

——马克·施罗德(Mark Schroeder),南加州大学

✨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构思精巧,开篇阐述了推动当代元伦理学研究的三大核心目标:对伦理思考和言谈的主题提供某种可信的理解,对伦理的实践性进行解释,以及对伦理知识的可能性和本质予以说明。然后利用这些目标引出各种系统的元伦理学理论,从通常作为有益参照的简单观点到最有影响的当代进路,辨析其理据,评判其得失。这《元伦理学》持论公允,启人深思,便于初学者研习,对元伦理学入门课程的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特里斯特拉姆·麦克弗森(Tristram McPherson),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 马克·范·罗伊恩这《元伦理学》在当今的同类著作中是首屈一指的。它精准地抓住了问题,对于各种重要的元伦理学立场所依据的那些关键论证,进行了同情的重构和公允的批评,通篇展现出作者对这一哲学领域博洽而深刻的认识。若要了解过去几十年来元伦理学的研究历程,这《元伦理学》极有裨益,堪称杰作。

——拉斯·谢弗-兰多(Russ Shafer-Landau),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内容简介-----------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阐述了大多数元伦理学都要处理的一系列难题,可以给高年级本科生研习元伦理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道德分歧、指称、道德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心理学。

为了应对这些难题,研究者们发展出了诸多元伦理学立场,《元伦理学》作者马克·范·罗伊恩对这些立场做了深入探讨。对于初窥元伦理学的读者,范·罗伊恩还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元伦理学,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鉴于元伦理学内在地充满争议性,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讨论?《元伦理学》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题,可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附有评论性的拓展阅读建议。


马克·范·罗伊恩(Mark van Roojen),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哲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元伦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同时对其他哲学领域保持广泛关注。围绕道德理性主义、表达主义、道德语义学、道德认识论和道德心理学等主题,他撰写了大量论文,在学界颇有影响力。他还担任了《伦理学》(Ethics)杂志的书评编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起源自不眠之前
    就作为导论而言,确实比另一本更好,更加简单易懂,因此花了四天左右的时间就看完了,虽然故意忽略了一些令我头疼的问题。非认知主义大致是为了自然主义的承诺以及道德语言和祈使句的某些表面相似性而去牺牲语义学上的直觉,只是这种代价或许过于沉重而不值得。非还原的自然主义和非自然主义难以区分,这本身体现了自然主义这个概念的模糊性,也许应该说非还原的自然主义都不是“真正的自然主义”。错论作为否定性的结论还行,但本身作为一个理论就很麻烦,先去证明规范性必然是不可还原的,然后再证明它确实不存在,这实在是太怪异了。越看哲学越感觉:没有好的哲学立场,只有比烂,而且这烂还很难比。11-17
  • 伊卡璐
    原著极佳,翻译非常可靠。09-22
  • right choice
    对摩尔的脚注的自然主义们,分析的悖论论证真的惊艳到我了07-13
  • 元非
    作为教材自然对于每种立场都介绍了主要的正反论证。有点让人惊讶的是错误论面对的质疑跟其他理论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对其主要的反驳大致是说:错误论认为道德本质上是“不容商榷”的(或者说是定言的、权威的)而实际上不存在具有如此属性的事实,但如果以自然科学史中的一些例子来类比,也许我们后来会发现道德并没有定言的本质,所以错误论是无的放矢,仅此而已。而各种实在论需要应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难题,以及非认知主义的语义负担,都比这要繁难得多。另外假如道德不是定言的,那与纯粹作为审慎理性要求的规范性似乎也相去不远了,这一 move 最后换回的是个什么呢,实在论者们真的会满意而归吗?无论如何,看起来错误论是代价最小而且小得不成比例的选择。11-17
  • kismet
    (相对于另外一部,深度和细节上有所欠缺,但幸好全面且友善)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一个科学与自然的时代,这就使得非自然主义的理论即使不是不完善的,也不值得严肃对待自然主义的强实在论者在维护我们对道德的惯有直觉的同时,难以解释为何伦理观念看上去有如此奇异的特征而对错误论的排斥使哲学家趋于相对/非认知/诠释型虚构主义,但却陷入一个两难:要么其理论与实践大相径庭因而浮于真空中;要么其理论复杂到能实现与强实在论类似的外观但绕了个大弯结果还是要面对与后者类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最初想要避免的哲学家们看似拥有理性的心智结构,但本质上仍受到偏见/心理错觉/认知谬误/教育/成长环境/社会舆论的影响,因而会用精致的理论支持愚蠢的错误蒙尘的宝石仍是宝石,而镀金的朽木仍是朽木,深刻的洞察力远比所谓的理性重要02-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