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方诚峰,1980年生,浙江淳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表论文为《“文字”的意义》和《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内容简介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


方诚峰,1980年生,浙江淳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表论文为《“文字”的意义》和《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盘水
    博论讨论时读过,此次为备课通读了全书。1)文字:处理纷纭党争,依然分析细腻、文笔清爽,书写行文可为模范。2)在政治史研究方法上的自觉、拓展视域之努力,令人敬佩。3)最喜欢第三章。第一第二章读完,更认为司马光无设计,元祐无路线。第四章阐释几个政治符号有新意,但几个部分是否能拼出徽宗全像令人怀疑。4)主线:前三章自成一系,后三章则转折突兀。作为全书主线“致君尧舜”的失败,是否真的能过渡到“丰亨豫大”,令人怀疑。5)方法上:从政治过程、政治空间,日本学者所谓政治史的方法创新,不仅不新,反而有点刻意和怪异。作者使用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感觉靠谱得多。但进一步生出“政治情绪”概念,作为分析工具,未免风险太高,特别在讨论具体人事时。5)个别创新处,稍将前人结论简单化。瑕不掩瑜,这本书是宋代政治史05-27
  • 中年少女糕圆圆
    徽宗部分最好。看得最起劲的是品味100昏的形象工程和那帮道士的八卦。元符刘后是因为男女之事被逼死的,啧啧。分享一段话:“北宋晚期的历史说明,政治变革一旦具有了意识形态支柱,就可以以各种形态成系列地出现。而在这种系列变革中,最大的危险并不在于变革的夭折或“党争”,而在于原初政治理想的异化—危害政治体本身的各种党争恰恰就是这种异化的副产品。.......徽宗朝通过各种形象工程,营造出了超越历史、自我作古的极盛姿态,这已经可以视为追寻理想秩序的终极答案了。虽然这个最终图景是营造出来的,但“营造”本身就说明了诸政治口号在现实中的穷途末路。”03-25
  • 宁静的童年
    非常精彩的博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政治理念、对圣人式君主的期待,是理解北宋后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变动的关键。1-从神宗朝变法失败后,各领域的政治理想逐步异化:对士大夫群体的“一道德同风俗”,异化为政治清洗、思想整顿;对君主的“致君尧舜”,异化为徽宗引入道教后的神降;对天下的回复三代之治,异化为了应奉与祥瑞下的形象工程。诚如作者所说,皇权是政治体中最后的不确定项。2-反思了以往以党政为主要线索对王安石之后的“后变革时代”的解读,党争不过是理想异化的副产品。反思了将儒学复兴视为对君权的限制的看法。几处很精彩~如司马光的政治蓝图。如在新的视角下对各次党争的重新观察,反思了以往一些流行看法,如阶级利益观、利益集团代表者论、洛蜀党争、元祐党内部分裂……01-31
  • Bla©kie
    部分章节写得不错,比如《绍述前夜》,太后宰执台谏皇帝四方的群戏很有点政治惊悚feel;《从元丰到元祐》算是解答了我的迷惑,比如高太后跟司马光到底有没有一腿[狗头];《司马光的政治主张》算是难得的「从顽石中凿点甜」,硬是从一个其政见毫无原创性、也毫无吸引力的人物身上总结出了他被王安石光芒掩盖了的「变革观点以及观点之流变」——然而我还是jio得「就这?」;哲宗亲政几章有点草草;徽宗的内容太过无聊琐碎07-19
  • 生见爱瑠
    方诚峰老师博论基础上而来的著作 主要是研究的哲徽两朝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 摆脱了“新旧党争”的窠臼 突出元祐垂帘体制时的女主政治以及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对北宋晚期政治文化的影响等方面都和我长期以来的思考相契合……总的来说 哲宗朝部分更加系统 徽宗朝稍显凌乱些……06-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