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子道德经注》由魏朝王弼注,由楼宇烈校释。《道德经》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老子道德经注》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使有些古奥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鉴赏。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陆钓雪de飘飘
    而法者尚乎齐同,而邢以检之;名者尚乎定真,而言以正之;儒者尚乎全爱,而誉以进之;墨者尚乎俭啬,而矫以立之;杂者尚乎众美,而总以行之。夫邢以检物,巧伪必生;名以定物,理恕必失;誉以进物,争尚必起;矫以立物,乖违必作;杂以行物,秽乱必兴。斯皆用其子而弃其母。物失所载,未足守也。然致同途异,至合趣乖,而学者惑其所致,迷其所趣。观其齐同,则谓之法;睹其定真,则谓之名;察其纯爱,则谓之儒;鉴其俭啬,则谓之墨;见其不系,则谓之杂。然则,老子之文,欲辩而诘者,则失其旨也;欲名而责者,则违其义也。故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极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为,损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贱夫巧术,为在未有;无责于人,必求诸己,此其大要也。冯友兰谓之曰极高明而不道中庸,钓雪称之为可出经而难入史也。01-18
  • 十六
    道德经读起来总有一种要神功大成的错觉,看我天—下—溪—山—指!(快吃药08-01
  • 秦小瑾
    真是奔着王弼的注去的...一字一句地读可得把我累死,还是有很多模棱之处。10-27
  • 王公子行行不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周朝守藏吏,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开中国外逃官员之先河。11-23
  • 猞猁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忘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05-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