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大學畢業後開始在本地報刊撰寫以城市觀察為主題的專欄,部分文稿編入文集《文化失言》(合著,一九八四年)、《攜改錯液赴考的一代》(一九九○年)、《誰說家長一定是好人》(二○○二年)、《太多「難忘」一刻的年代》(二○一六年)。

内容简介

在未有一次系統的檢驗之前,「麥理浩時代」已被捧為一段「黃金歲月」,差不多理所當然的視為昔日美好時光。到了今天,這個神話還在流傳。

對不同背景的香港市民來說,「七十年代香港」有一種特殊意義──那是香港社會的黃金歲月,那是大家的「好日子」。而在差不多所有關於香港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論述中,都有七十年代這一環節,而且佔上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可是,對於七十年代香港,大家只是抱着想當然的看法,不覺得有需要重新認識那個年代。

本書是了解七十年代香港的重要參考,曾獲第六屆香港書獎。作者呂大樂採取另一種態度,要求以更立體的、多角度的去認識七十年代的香港。對於時下流行的很多關於七十年代香港社會的「定論」,作者不以為然。他決定「重訪」那個年代,瞻前顧後,重新審視香港社會的發展。

增訂版新增文章回顧及補充2012年初版時未深入探討的觀點,兼論七十年代出現的政府與社會的新關係,尤其嘗試解釋那個時代的年青一代心態。


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大學畢業後開始在本地報刊撰寫以城市觀察為主題的專欄,部分文稿編入文集《文化失言》(合著,一九八四年)、《攜改錯液赴考的一代》(一九九○年)、《誰說家長一定是好人》(二○○二年)、《太多「難忘」一刻的年代》(二○一六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任平生
    吕大乐教授2020年的两本新书之一,原有内容廊清了部分关于香江七十年代的定论和迷思,书中颇多文字可以配合着其他香港研究的著作一块食用,而在新增的修订篇章中,则对七十年代兴起的香江学生运动中涌现的民族主义思潮、“认识祖国”的口号以及对于认可国内制度的左倾转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一块内容无疑是令人眼前一亮的02-27
  • dearsputnik
    相较第一版多了一篇出版回顾随笔。还是不得不佩服吕大乐敏锐的观察力和学术嗅觉,足球政治、他者化的购物中心、金钟的草坪和转变的文化保育都被他用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呈现出来。尤其是麦理浩一章启发最大,对所谓“麦理浩时代”的祛魅和时间线索考察是香港研究中非常独特的视角,另一本书中他也提到“积极不干预”的问题,足见其作为社会学家的敏感和细腻。08-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