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灵与世界之间的二元论关系是自笛卡尔以降的现代西方认识论传统中的主流观念,其基本主张是知识存在于心灵的观念之中,而心灵的功能就在于表象世界。这一“中介”认识论思想一直延续到当代哲学之中,成为俘获当代哲学的一幅基本图像。与此相反,《重申实在论》表明,知识包含比心灵表象更多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具身性地与世界打交道来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的,这种形式的认知模式不能被理解为笛卡尔式的中介认识论。具身性认知模式的成立破除了笛卡尔中介认识论的优先性,由此进一步推出:康德等人力图证明外部世界存在的努力从一开始就是无根基的,世界与事物的实在性问题不是在理论意义上被证成的,而是在日常实践活动中直接显现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erridager
    平实易懂,主要是讨论了如何挣脱我们的“中介”图像——我们通达世界必须凭借语言,将知识理解为外部实在的正确的内在表象——的方法:以接触理论替代中介理论,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导向身体性、嵌入性,强调“知识”其本身其实是我们与被认识的实在取得直接接触的方式。较为惊喜的是,在海德格尔和梅洛—胖迪外,示能(affordance)也成为了讨论我们知觉世界的关键理论工具(且论述十分到位)。当然,书中关于处身/具身的论述,如果熟悉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也并不会感到陌生。不过,到了后面与罗蒂对话的多元强健实在论——关于科学的不同看法——似乎有些游离于整体论述之外。我可以理解由具身谈到视域融合,并触及伦理规范问题,但前述部分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12-17
  • 知常
    很久没读到让人这么酣畅淋漓的了03-31
  • 皓月
    阅读起来磕磕绊绊,不很顺畅。但是内容颇为通达,主要在于破除中介图像论实则是二元论思维的窠臼,即便康德做到的综合也无非在于二元论基础上所进行的弥补,以接触论的具身性和嵌入性重申实在论。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这一二元论扭转,但是很多哲学家仍不免一直在二元思维中更加细致,最后提倡多元稳健的实在论,反对中介以及避免还原、科学、压缩的实在论,后者仍是二元论思维。主要论及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布尔迪厄等相关思想以证明日常实践活动中直接的显现生活的本质。04-06
  • 非虛構
    什麼是實在的對象?實在的事物至少有兩個屬性:存在與特性。我們必須能夠指出某實體存在以及它是什麼。但是要說明某個東西就必須有觀念,觀念通過判斷表述一個現實主詞的屬性。於是存在包含在主詞中,謂詞包含了一種與現實主詞相關的觀念特徵。真理是思維的對象,真理的目標是在觀念上證明存在的合法資格。此外,真理表述了這樣一種內容,即表述時和諧一致,消除了矛盾與不安。但是,真理並非完全貼切,謂詞是觀念的,不是現實的。因此,每個真理只是部分真理,它可以無限發展和擴充,逐步接近更多的真理。人若能說明真理,必然也能說明錯誤。絕對存在著,不是絕對的部分不存在。錯誤似乎是一種例外。它不可能作為存在的一部分存在,因為它與存在相矛盾,因而才稱其為錯誤。它又不可能不存在,因為人們實際上確實犯錯誤,某種意義而言錯誤也是部分真理。01-21
  • Clannad
    翻了一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第7、8章。算是搞清楚德雷福斯为啥认为海德格尔也算是压缩实在论者,以及压缩实在论到底意味着什么。德雷福斯自己这个多元实在论其实算是一个调合的立场,不过就算这个立场而言,也跟哈曼批评的那个德雷福斯要差了不少,具体来说,哈曼认为德雷福斯就是个压缩实在论者,而德雷福斯认为自己不是。不过实际上德雷福斯对物之本然的强调依然不是哈曼意义上的,他还是更多关注对物的解释(虽然在这本书里已经强调某种vorhanden意义上的科学的对物的阐释),以及这种解释本身与实在相符因此具有的效力,这样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BT当中海德格尔的立场,达到了战后海德格尔的立场,私以为,哈曼其实也汲取了战后海德格尔的思想,不过他更强调物当中大地以及那所谓的争执的一面。06-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