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曾先后在柏林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的起草设计。主要著作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以及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等。

内容简介


《韦伯作品集》精装新版!

韦伯对毕生两大事业之反思

以清醒、冷峻、责任与激情,为大学生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以学术或政治作为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学术与政治的职业状况是什么样的?治学与从政需要什么素质与条件?学者与政治家的责任与内在使命是什么?

译自德文原版,名家导读,韦伯思想原貌精准呈现

罗卫东导读,收录《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贯通学术与政治两大领域,阐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

《学术与政治》是马克斯·韦伯的两个演讲名篇。一战后,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迷惘。应其之邀,韦伯做了这两次演讲,旨在为大学生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在一个祛魅的时代,以学术或政治为天职,这意味着什么?学术生活就如一场“疯狂的赌博”,而政治则被韦伯喻为“坚定而从容地钻透硬木板”。他以冷峻、清醒与独有的内心深处的激情,直面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命运,为我们描绘出学术与政治的职业状况,阐明从事这两种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条件,揭示学者与职业政治家的责任与内在使命。

《学术与政治》可看作韦伯晚年对毕生致力的两大领域的反思,这两篇演讲在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韦伯最重要的两篇演讲。《学术与政治》同时收录韦伯的方法论名篇“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此篇贯通学术与政治这两大领域,阐释了两个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ed Fan
    作为翻译校对小组成员,有幸付印前读完。当初因为韦伯的新教伦理对社会学产生好感,现在因为这本书对克里斯玛本玛产生好感。学者的那一点社会责任感跟研究同样重要。08-30
  • 若泽·恩里克斯
    按德文原本翻译。两篇演讲早已成为经典,不仅直接启发治学、为政,而且对我们从事日常工作,理解世事都颇多助益。韦伯对待一生两大事业是一种虚无主义世界图景之下的英雄悲剧主义式态度。他的演讲似冰冷的水,让人完全冷静下来。不过韦伯在冷静之后能精神起来,以客观、合目的以及一种高贵的坦然继续自己的追求;若内心没有他这般“坚韧持久”的激情,那可能会被这盆水击得近乎沮丧与虚无。最后,韦伯较大多知识分子类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理想主义式的,他没有过分夸张、过分敏感的兴奋或沮丧、颂扬或叱骂。想在错综、困难的复杂处境之下,真正能产生一些持久的实际效果,只有义愤与冲动是不够的。剧烈的冲动总会伴随剧烈的失落。“政治就相当于坚定而从容地钻透硬木板”这个极精妙的比喻,值得我们仔细体会。08-20
  • 死透气了
    最新译本,也是相当优秀的译本。事实上,已有的几个主流译本都不错。就“读感”来说,个人最喜欢钱永祥等人的版本(而且我的感觉是阎本在一些处理上对钱本有所借鉴)。我也简单做了一点对比,好几处读阎译本略困难,换成钱译本就迎刃而解了(有学生跟我说李康的译文也很好,我未做对比)。但无论如何,阎老师的工作令人敬佩,而且有的地方也处理得略好于钱本。书本身不用说了。09-07
  • 陆钓雪de飘飘
    韦伯关于意义、价值、信念、世界观这类问题的思考,有一个总的判断,就是基于宗教信仰统一性的价值体系解体,万事万物都进入了“除魅”的时代。现代社会,上帝死了,诸神大战,人应该侍奉哪一个“神”的意志,不再可能定于一尊。人和人,各有各的意义认知,彼此或一致或差异甚至对立,再也没有一个强大的信仰系统可以提供内在一致性的价值依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人理解自身,理解他人和社会,就需要有十分清明的认识。韦伯将这种清明的认识的意向,称为“客观性”,并赋予很大的期望。“客观性”思想是一条可以串起本书三篇文章的主线。韦伯在学术和政治这两篇演讲中,多次用到了“客观性”这个概念。尤其是在“以政治为天职”的演讲中,他认为政治家应具有客观性的意识,并因此而保持一定的“超然”的处事态度,职业政治家和学者最重要的道德素质08-22
  • 进入漫长白天
    大白话翻译,用来和钱译对比阅读。10-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