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2018)。

内容简介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故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摸鱼居士
    大约是现在的历史学家里少见的脑袋不僵化的学者之一05-28
  • 陳念嗔
    中文系本科的历史学者,写的文章确实不太像历史学,却在反思“历史学反思”。05-28
  • 艾睿恪
    历史学家的美德、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本身已经说明,罗老师心目中的历史学家不单是求真的现代史学家,要同时兼具「教化」功能(当然,这里的教化不是为了稳固反动统治),史学家同样应该不惮阐明自己的价值取向。05-26
  • 维舟
    学术随笔集,用力或不如作者专论,却很“好读”。强调了历史研究的“批判、怀疑与想象力”,这些对当下确有重要意义;但严格来说,所谈大抵是二手的理论,少有自己的创见。其民族理论多来自西方中世纪史研究、后现代族群理论,甚少参见人类学、社会学,视野不算很宽广,故时或重复征引。有时不知不觉陷入矛盾,如先引国外研究强调遗忘的积极作用,但随之其实又想挖掘那些被遗忘、被湮灭的叙事;既批判历史决定论,但自己的论文其实也常可见历史决定论。这不免给人感觉,他知道某些原则是对的,但自己身上也带有未觉察的烙印——当然,这一点或许人所难免。01-22
  • 赫恩曼尼
    看罗新老师严谨审慎的思辨过程堪称享受;有些地方明明是在讲历史学概念,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正义感是怎么回事。虽是一部书评、随笔的合集,但本质上都在讲“历史是如何被书写的”:1.进取需要勇气和能力,也需要时代条件,条件不具备时守节无为也不易,同样需要勇气。2.历史学家的使命就是质疑、反抗、抵制主流的历史理解。3.记忆是历史,遗忘和空白也是,过去是丰富的,越单一、纯粹、清晰的历史就越危险。4.历史的传承是激烈的竞争过程,政治权力主导的集体遗忘是由竞争力量严重不均引起的,而史学家的工作就是要重现那些被淹没的声音。——对,这就是那个会说出“一生所学,只为此刻”的人。03-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