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Arnold Pacey
阿诺德·佩西:物理学家、农业工程师、历史学家、技术哲学家,除技术史经典《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外,还有《创造力的迷宫》《技术的文化》《技术的意义》等著作,他是2017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奖章(美国技术史协会最高荣誉)的获得者。
佩西1937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受父辈“天下一家”理念的影响,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了解。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挑战技术史领域的欧洲中心和白人优越论,每部作品在出版之初都是颠覆性、开创性的,让读者看到欧洲之外广阔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在出版之后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领域的经典。
Francesca Bray
白馥兰:现代国际汉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和科技史学界的顶尖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也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奖章获得者。
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分册》(李约瑟主编)《稻米经济:亚洲社会的技术与发展》《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等。

内容简介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概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讨论围绕着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作者使用了“技术对话”这个术语来挑战自上而下的“技术转移”概念,它表明技术传入一地后,通常被调整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和条件,也常常引发进一步的创新。《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追溯了一千多年来的这些相遇和交流,考察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技术的变化,探索发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对话。


以往,衡量进步的标准是技术革新的速度、创造产出及利润的提升效率;当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因此,《世界文明中的技术》的最后几章将故事带入更具现实意义的21世纪,从全球视角讨论包括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数字化在内的技术发展,提出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工业革命来迎接人类世的挑战。

阿诺德·佩西(Arnold Pacey),物理学家、农业工程师、历史学家、技术哲学家,除技术史经典《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外,还有《创造力的迷宫》《技术的文化》《技术的意义》等著作,他是2017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奖章(美国技术史协会最高荣誉)的获得者。佩西1937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受父辈“天下一家”理念的影响,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了解。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挑战技术史领域的欧洲中心和白人优越论,每部作品在出版之初都是颠覆性、开创性的,让读者看到欧洲之外广阔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在出版之后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领域的经典。


白馥兰(Francesca Bray),现代国际汉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和科技史学界的顶尖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也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奖章获得者。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分册》(李约瑟主编)《稻米经济:亚洲社会的技术与发展》《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blueshadow
    全球化的角度很有意思。同时反思着白人的傲慢。在非洲搞了半天农业,发现当地的技术才最有用。全球协作,对话,才形成了今天的人类局面。过去的航运、铁轨,今日的互联网,如果切断了,不参与共同演进,倒霉的只有自己。03-17
  • 骆驼萌哒哒
    很有趣的一本书,三个关键词展开02-17
  • 了妄唯真
    阅读门槛不高、读懂门槛不低、真读懂有大用的综述型好书。与李约瑟合作过的技术史西方学者,没有陷入西方中心主义桎梏,对东亚、印度、中东、欧洲都有相当公允的提及,并且对技术之外的许多因素也有洞见/破除常见的谬误。缺点在于系统性有提升空间,对全球变暖先入为主。时隔三十多年修订再版,少见的中信出版社翻译尚可的书(虽然还有不少瑕疵,离信达雅更是遥远,不过考虑到这本书覆盖面之广,能够翻译到这个程度,应该有70多分了)。正文中存在大量的前后章节交叉,少数关键词句需对照原文琢磨。so,买了电子版后再买本纸质版作手写批注和收藏备用。03-12
  • 中二大叔
    翻译问题?有点读不进去,时间跨越的非常大11-30
  • 陈钢
    将从古至今所有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罗列了一遍,线条很粗,可读性一般。02-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