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海德玛丽•施韦尔默(1942—2016),德国作家、心理咨询师、不消费主义倡导者。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梅梅尔,曾做过小学教师,接受过心理治疗师培训,并在多特蒙德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诊所。1994年,她创立了“供求交换中心”。两年后,她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践行不消费主义,直到生命的尽头。其自传作品一经出版即在德国成为畅销书,并被翻译成英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等多种版本。

内容简介

“我想改变的不是人,而是这个围绕金钱打转的世界。”

★ 从一个立志改变世界的难民小女孩,到无数青年的精神偶像。

★ 二十年无车无房无保险,她却过得比任何人都富足。

★ 在失衡的世界挑战另一种人生,不被金钱束缚的自由真的可能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一些人而言,她的活法是一种挑衅;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她却提供了一种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物欲横流、消费至上的现代社会中,却有这样一群被称为不消费主义者的人,他们主动选择了一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拒绝资本主义消费体系的裹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被众多人视为榜样的是一位名为海德玛丽•施韦尔默的德国老太太。

海德玛丽1942年出生于东普鲁士,两岁时为躲避二战战火举家逃难,在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涯中体会到贫富不均的炎凉世态,并立志改变这一金钱至上的世界。她曾担任过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创了不使用货币、以个体劳动直接换取服务的“供求交换中心”并风靡德国。此后她进一步挑战人类追求安全感的本能,散尽家产,以“交换服务”过上了一种不使用货币的生活,直到生命尽头。这一“以自己为方法”的试验为其招来不少质疑的同时,也因其真诚与勇气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敬仰和效仿,并推动了全球不消费主义风潮的兴起。

《无钱幸福》为海德玛丽晚年自传,曾翻译为多国语言热销,并于2008年获得意大利蒂齐亚诺•泰尔扎尼和平奖。

海德玛丽•施韦尔默(1942—2016),德国作家、心理咨询师、不消费主义倡导者。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梅梅尔,曾做过小学教师,接受过心理治疗师培训,并在多特蒙德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诊所。1994年,她创立了“供求交换中心”。两年后,她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践行不消费主义,直到生命的尽头。其自传作品一经出版即在德国成为畅销书,并被翻译成英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等多种版本。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扭腰客
    “不消费主义”是有物质基础却选择不消费,与穷得叮当响或者说背负几十年房贷的“不消费”,完全是两个世界04-13
  • 夏冰雹
    德国老太太选择不用金钱的生活方式,无房无车无医疗保险,成立了供求交换中心,希望打破资本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过度消费,她把自己的物品送人,只背着一个小行囊,帮人看家换取食宿、靠搭车周游德国、靠打扫换取上网服务。姑且不讨论这个基于社群积分交换物件或服务的经济模式的可行性,但是勇气可嘉。她说:“要学会放下,学会打破常规。因为很多既定的规则只能将我们禁锢其中,令自己的人生格局越来越窄。”她并不是要所有人效仿这种不花钱过日子的生活,只是希望人们看到,有人敢于去做这样的试验。我很喜欢她“修己达人”的理念,并做到知行合一,找到了通往内心的道路,“只有当个人完全自信、自立时,才能为整个社会做贡献”。她让我更加相信,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构建新的价值观,从而改变旧制度。05-05
  • 不存在者
    没有题目给人的预想精彩 内容也有点流水账 不过这种理想主义值得尊重01-17
  • 《羊柳風》
    很有意思的一种尝试。作者提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方式,一种每个人贡献自己的价值(技能等),用以交换别人的贡献。但这种交换圈很取决于:1. 加入的人愿意自省(否则就会出现天天吵架甚至指责)2. 组织者把握住平衡(否则要么都奉献像书里那样,要么只有薅羊毛)3.高度的信任4.对涉及阶层、职业等方面持有相对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因此作者能一路走下来着实很不容易,也带有某种幸存者偏差。的确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但可能仅仅只是一种尝试。10-29
  • ?陈大鸟?
    译文纪实里读到了传记也是有点意外,不过作者不花钱靠技能交换过日子的行为确实可以当做一种社会实践的纪实行为。货币本就有着流通、价值属性和贮藏手段智能,在互利共信的基础上,也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可以跳过货币的媒介的。普通人看完,瞬间觉得自己特别“富有”。对别人有价值的人,永远不愁吃穿。12-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