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首批培养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曾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主要著作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

内容简介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问题,是个真正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话题。即使是在历史上,它也是个士绅和民众都非常关注,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的问题。对于理解历史上文化之共享与互动,了解山西以至华北历史,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更值得探讨的是,大槐树移民传说和广东的南雄珠玑巷移民传说、客家的石壁村移民传说等等传说,所反映的地方历史变迁的过程。这个问题牵扯到历史时期区域开发的问题、宗族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士绅的问题、族群的问题,特别是军事制度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较准确地理解这类传说的产生和流布。这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正体现了作者关于区域社会史或者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的思考和阐述。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首批培养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曾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主要著作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灯续日月
    非常薄的小书,说是三篇文章,大概没有辛大师一篇长。竟然定价39,现在书真是越来越贵了。内容主要还是着眼于从人类学的角度解答大槐树的传说。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将大槐树移民与明初的军事制度联系在一起,注意到移民很多军户,颇为敏锐。然而有两个重要问题仍然不能解答。第一,大槐树传说是从明中叶开始传播的,为何这个时候开始传播?并且这与明初军事制度背景不能完全匹配(背景是作为真实的移民原因,而实际上移民更多作为传说而存在,二者之间存在偏差)。第二,为什么是洪洞?洪洞作为并无太多可以标榜的地方,既不能证明中原正统,也不能能标榜世祖显贵。是什么特性使得其被广泛认同呢?作为抽象概念的族群认同,和明初恢复经济这种套话并无区别。真正重要的是它在这一个案中如何被具体体现的,这点着墨还是较少。可能和史料缺失有关。10-13
  • 花想蓉
    赵老师这本书也太薄了。赵老师将“层累”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故事与明代卫所和族群认同、社会记忆相联系,颇多真知灼见。05-15
  • 马上到站
    深入发覆明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问题,在大量“历史故事”、表象特征(如背手、脚指甲)、族谱记录和史料的基础上,指出历史故事核心或多为“复仇”而非移民,或表现出明初战事对北方破坏之巨大,族谱则疑点多多。而尽管民间言之凿凿,但移民之事竟晚至民国《洪洞县志》才见县志记载。本书认为,出现这一传说与明初卫所、军户相关,也许洪洞在军户安置问题中有重要地位。这一传说的层累与强化,则与族群认同密切相关。一是宋以后北方群租混居,又因元代汉人受压抑而被强化。二是清末民初,精英将作为故事的大槐树改造为国族象征。本书还旁及山东人祖籍云南,珠三角南雄珠玑巷和客家石壁村移民传说,以及学界“新清史”和“文化大一统”论争。全书强调,研究应从“移民史的真相”转向“移民心态史”,即“人们以为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定价稍贵。05-14
  • 小豹子
    内容不错,但还是炒几年前的冷饭。小历史与大历史之中就有这篇文章,虽然作者在书中说自己有所创新,但我真的没有看出来。这篇文章是2000年发在《历史研究》上的,后来到2006《小历史与大历史》这本书中有了这篇文章,2018年作者为了出书又凑过来用。一篇文章弄成一本书,每页纸弄得很小,显得书很厚,节操何在?现在岁数大了,就滥竽充数了吗?07-17
  • 江海一蓑翁
    赵世瑜老师围绕在华北一带流传几百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研究论文合集,采取史料互证和时代背景考察的方法,综合运用相关记忆理论,在合理推测的基础上,试图还原大槐树传说的流传与“层累”过程。三篇论文从移民传说个案分析,讲到地域与国家认同,再到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层层递进,紧密相联。小书虽薄,但意蕴却是非常丰富。06-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