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牛军,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对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里奥特国际关系学院、香港大学历史学系、台湾“中央研究院”、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高级客座研究员。专著《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Eastern Bridge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专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获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英文版由Brill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另有专著《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2019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中国外交决策研究》(日文版)2021年由日本千仓书房出版。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和马歇尔曾先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他们的使命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美两国的关系乃至远东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以考察美国调处国共矛盾的全过程为宗旨,认为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 , 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出发而作出的重要选择 , 它服从于美国对战后远东的整个战略规划 , 是实现美国在华目标乃至远东目标的一个“关键步骤 ”。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惠山老翁
    全书精华在分析马歇尔调处的第五章,我觉得在大方向上牛军把马歇尔调处失败的原因给讲清楚了,而且比邓野同题材的〈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一书要解释得好,因为从外部环境上此时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处在从战时向冷战的过渡阶段,所以在因应苏联上的反复波折直接决定了东北问题根本无法靠国府单方面对苏协调来解决(邓著里批评蒋不愿在东北经济合作上进一步向苏让步导致慈父破罐破摔显然没有考虑到国府在是否对苏缓和上是没有独立意见的)而常公拿着“美援”当令箭的无赖作风也让马帅作为调停人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02-15
  • 栗子有毒
    没啥意思,四方的态度分别是趁机揩油、拉偏架、一心要打、边打边看。有个细节 k的裁军计划是自己保留254个师,给阿公20个师,实在是蚌埠住了。12-05
  • 云归
    “1944 年至1946年的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是在恶性循环中转圈。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赫尔利和马歇尔不可能持国民党政权的道路。当然,这并不是说赫尔利和马歇尔对美国奉行不现实的对华政策不负有责任。他们不仅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而且都参与制定美国的对华政策,有时甚至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作茧自缚或许最能恰当地形容他们在中国调处的结局。”11-03
  • keep dreamer
    美国人很难理解国共的关系其实是你死或者我亡,也天真的认为军队可以属于国家,持中立的立场。在国共谈判中,双方提出的条件是对方都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只有比拳头的大小,而从地缘角度讲,关系破裂后,除非美国 铁了心卷入内战,不然苏联对我党的支持也绝对强于美国对国军的支持,在日军投降后接收工作,我党也处于天时地利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奠定了内战中的优势地位。09-17
  • 呼噜斯基
    美国,苏联,国民党,中共,四方势力的博弈。10-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