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图罗·吉拉尔德斯(Arturo Giraldez)
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现代语言和文学系及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太平洋历史与西班牙世界的文化历史。

内容简介

行驶于马尼拉航线的帆船甲板,正是透视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一个特殊场所。西班牙人将从明朝运来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往美洲殖民地墨西哥,在此将中国商品就地出售,再装上从西班牙白银之都波多西掠夺来的白银回到马尼拉,以再次购买中国商品;另一部分商船则将中国商品和美洲盛产的经济作物运会西班牙本土,在那里购得美洲殖民地需要的各种物资后再返回美洲。分散于大洋彼端的国家互相影响,全球化经济的幕布在16世纪缓缓拉开,而西班牙主导世界经济的地位,也将在18世纪工业革命的机器轰鸣声中丧失。


阿图罗·吉拉尔德斯(Arturo Giraldez)

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现代语言和文学系及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太平洋历史与西班牙世界的文化历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哈必陈
    2015年的英文版,如果定位为学术研究类,当减一星,实际上,可列入不用参考类书籍。上个世纪的国内外研究,已经比他细致和深入。列入普及读物,三星。07-15
  • ly的读享生活
    联想到安东尼·瑞德的经典著作《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瑞德的作品把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来考察,而本书提取了菲律宾作为一个有活力与决定性的样本。“哥伦布大交换”带动了东南亚的繁荣,作者讲述了有关香料、茶叶、丁香等的交易情况,也讲述了与贸易相携而来的外部地区的宗教在当地的流播,作者还描述了明清政府与菲律宾的交往。与这些贸易相伴随的白银资本的流动,将成为开启近代历史的重要符码。这些讲述证明了菲律宾的国际贸易在“漫长的16世纪”全球化初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缺点:过于偏重叙事,没有详细的数据、图表等的呈现和比较,作为一部贸易史,年鉴学派式的研究是需要的,有数据更有说服力。优点:帆船的制作工艺及其发挥的交通作用,是海洋史研究小而有趣的细节。总体而言,一部友好的大众读物。07-20
  • 韧勉
    本书以菲律宾为主视角,思考自13世纪至19世纪菲律宾的商贸航海史,先后在此登陆的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日本人、华人商人以及各国海盗部队。在17世纪中国的明代末期,西班牙人逐渐巩固了对菲律宾的控制,由于当时航海路程遥远与商贸吞吐量的需要,他们在马尼拉创造了吃水量、载重量与航行速度在当时世界领先的大帆船,当时明代浙江、福建商人也借助这一福利,将中国丝绸、茶叶通过大帆船贩卖到了美洲大陆,实现了最初的全球化贸易。华人海外商贸的盛期,在菲律宾存有至少23万的华商,后来遭到西班牙殖民者数以十万计的屠杀,由此诱发了华人需要武装自身的海上军事力量以求保护自身的贸易需要。即便到清代,繁衍在菲律宾华裔仍旧出现过好多次大规模的政权和起义,在哥伦布大交换与麦哲伦大交换中扮演重要地位,这些是过往国内研究所忽视。09-28
  • 扭腰客
    近现代史教材里,菲律宾、东南亚与英国、美国的殖民从属关系被反复强调,却忽略了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华人甚至日本人对这片土地的掠夺、利用与开发11-18
  • 还原大卫
    看目录时还挺期待,看过后觉得差距还是蛮大,最近看的两本西班牙殖民地的写的或者说翻的都挺拗的10-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