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尼尔·舒宾(Neil Shubin)
美国古生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科学作家,1987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2011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职于芝加哥大学,他是芝加哥大学罗伯特-本斯利杰出服务教授,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院副院长。他发现了“提塔利克鱼”,这是一种介于陆生四足爬行动物与鱼类之间的过渡生物,可能代表了生物界从鱼类向两栖类演化缺失的中间环节。2006年公布的这一发现得到了全球媒体的报道。

内容简介


鱼类如何向陆地生物进化?鸟类的翅膀是何时出现的?单细胞生物怎么演变成了多细胞生物?

如果你知道该如何观察,科学研究可以成为全球寻宝之旅。,人们找寻有手的鱼类、长脚的蛇类以及直立行走的猿类化石,这些远古生物共同讲述着生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这是一本重新探究生命演化历程中诸 多重要问题的科普读物。作者带我们开启跨越数个世纪的发现之旅,寻找地球生命演化发生的动力和方式,讲述人类对生命演化的认识历程。古老的化石加上对胚胎和DNA的研究,让如今的科学家有能力重新回答困扰达尔文和他的同代人的一些经典问题,从而建立一门综合性的新科学。这门新兴的科学阐明了数十亿年的生命演化历程,也揭示了DNA内部发生的协作、微调、竞争、偷窃和战争。

换句话说,通过关于演化史上重要变革的宏大叙事,将DNA技术、胚胎与化石研究精彩地融合,作者带我们探索了生命的来路,揭开物种起源的核心之谜。

※获Goodreads Choice Awards提名※

一位当今最有才华的演化生物学家,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由化石、发育、基因等共同演奏的生命演化交响曲。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以其深厚的科学素养、特有的科普热情、清晰的探索思维和优美的文学笔调,生动描绘和还原了科学史上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

——冯伟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

“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以杜布赞斯基在1973年的这句话评价《解码40亿年生命史》再恰当不过。作者毫无疑问是达尔文的铁杆支持者,对演化论正反的意见都很精辟。他的辩才和赫胥黎一样好,然而他掌握的知识结构更为先进和丰富,才使得这本科学小品深刻又有趣。如果我们明白了从遗传物质上讲人类和单细胞生物使用同一套语言,那就必然承认这个蓝色星球上所有的物种应当平等享有权利: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尹烨(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著有《生命密码》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anyboy
    这本书主要关注了若干点而不是线,就是在进化的链条上,那个实现了转折、拐弯的点,比如恐龙变成鸟的那个环节是怎么补上的等等。第一章很重要,讲了进化的一个原则,即,不是为了要实现某个新功能才进化了新器官,而是旧的器官在新的条件下进化出新功能,大意如此。06-29
  • null
    两个很大的收获:一是人体的基因有10%左右是古代入侵的病毒,还有至少60%是跳跃基因的不断重复,属于人类特有的不过2%,尤其是跳跃基因不断重复(突变迭代)让我想到宇宙学里的「单弦宇宙假设」。二是演化的过程是没有目的的,不是为了要实现A而「发明」出了B,但整个过程又是完全以目的为出发点的,就是眼下手里有什么能用的素材(生物结构)就尽量用起来,毫不客气地抛弃旧功能换上新功能,只要最后能实现生存的目的即可。比如鱼鳔和肺其实是同源器官,在水里就鳔,出水就肺。又比如构建躯体需要能合成蛋白,而具备合成蛋白功能的基因早就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甚至单细胞生物体内了(它们用此功能来捕食),直到突然一次突变,生物开始从简单结构走向蛋白复杂结构。这可太妙了,太「经济」了,太智慧了。简直是赞叹,生命真牛逼……06-02
  • 无色透明易挥发
    许多时候,都是先有结构,再有功能。东西就在那儿,看你怎么用了。就像身体和大脑都已经准备好,时代更是前所未有的好环境,你又会发明出什么新用途吗?06-05
  • 刘守辰
    进化或者转化的核心是组合、重复和功能转变。如果抛去生物的特殊性,那生物的转化和《技术的本质》中技术的转化也是一样的。世界的本质是一样的。11-28
  • wordless
    生命进化的证据,有意思。略散了点。09-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