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朱迪斯·威廉森 英国记者、学者、文化研究教授。主要作品包括《消费激情:大众文化的动力》(Consuming Passions: The Dynamics of Popular Culture)、《黎明死线:电影批评1980—1990》(Deadline at Dawn: Film Criticism 1980-1990)、《致命人类:在电影中观看自己》(L'Homme Fatal: Watching Ourselves at the Movies)。

内容简介


“广告贩卖的实际上是消费品以外的东西:通过展现我们自身和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它卖给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广告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一张张熟悉且令人愉悦的面孔,它显然具有经济功能,但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现代经济。《解码广告》并没有简单地批评广告的虚假和剥削,而是通过一百多幅插图详细研究了广告的魅力,从而厘清它们毋庸置疑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显然,广告的经济功能是吸引我们购买更多商品,而广告的意识形态功能让作为个体的我们置身于支撑我们社会经济基础的观念中。意识形态在经济环境中不可或缺,因为意识形态使经济环境看似不可或缺。

想要改变社会,就必须打破这种“不可或缺”与意识形态的恶性循环。《解码广告》试图打碎这条锁链中由我们自己铸造的一环,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套“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它改变自己对社会微妙、复杂的宣传形式之一的认知。

因此,《解码广告》对任何想了解图像和意识形态在我们社会中的运作方式的人来说都是一本经典读物,它为政治符号学和精神分析术语提供了简明、清晰的定义,告诉我们广告是如何不着痕迹地达到其预设效果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y的读享生活
    这本书非常经典,写于1970年代,序言写于2002年,为15次印刷而作。这本书其实不只是广告学,也可看作语义学的实践运用,所以它才这么“长命”,现在读也是有启发的。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各种声音每天都在传播,我们经常会被带节奏,被无意识地洗脑。如果我们看明白能指与所指(内容与形式)如何实现转换,有时候,一些词语顺序的前后调换引起的语意都可能大为不同,如果懂得广告是怎样用图像和语言悄悄渗透进入我们的思想的,我们大约能够在这个时代更多地保持一些清醒。有学术门槛,不是实操指南,注重思维观念的阐析。08-04
  • 阿甲
    作者把商业广告作为切入点,以政治符号学和精神分析术语为工具,通过一百多幅平面广告(毕竟本书首版于平面媒体鼎盛的70年代)插图详细研究了广告的“魅力”。抛弃了简单的批判,而是理性地分析这种“致命”吸引力背后的原因,从而让读者深刻理解消费主义为何至今盛行。09-09
  • 张慕甄
    在这本《解码广告》中,从广告的意义与意识形态入手进行深入剖析,借助一系列经典的广告纵深剖析,为我们呈现了广告本来的面貌,更借助广告向每一位消费者阐明广告的本质---广告贩卖的实际上是消费品以外的东西:通过展现我们自身和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为生,它卖给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08-26
  • 假笑李
    理论部分读起来有点难懂,或许我读完了也没懂多少。有空再读一遍。结合具体广告图片给出的解释有时给我一种只可意会的奇妙感觉。03-18
  • 秀逗君
    读的很痛苦,成书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最后剩下30多页实在不想读了,也不强求了。说说我的感受吧,首先,成书的背景已经和现在相去甚远了,那个时候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激烈碰撞期,作者对广告的解构有很多意识形态的因素在,基本是对广告的批判,但在我看来广告是一种娱乐性的存在,不用分析大众也知道它的目的是让人们接受广告推荐的产品;其次,我不知道原版是不是对读者友好,中译版挺不友好的,什么能指、意指之类的,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比如香奈儿五号的那几个广告,不用分析女模代表的是啥,大家一眼都知道;最后,解构主义并不是什么都需要解构,科学方法论也不是生搬硬套,我感觉如果这本佶屈聱牙的学术书籍放在现代,会不会评上搞笑诺贝尔奖?解构了广告的意义是啥?让大众认识广告的实质?还是让广告更难以解构?02-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