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苇,诗人、文艺评论家、艺术策展人和专栏作家,著有《四月的奥德赛》(2008)和《影像的行板》(2009),并主编《爱洛思诗丛》(2009)。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本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waits
    这本有关异域电影和文学的评论随笔集是作者的遗著。和一些早逝的写作者不同,他的文名在身后依旧寂寥,但这也许是他乐意看到的情景。作者在谈论理查德•耶茨时,说耶茨的著作是“一份孤寂的备忘录”,是“一个孤寂的人书写孤寂,像是昏黄灯光下的形影相吊”,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应用到他自己身上,但和耶茨相比,作者于“昏黄灯光下”的文字里更多了一份温润,一份属于雨水的清亮自足。当他用简净的文字描述那些发生在虚构作品中的爱欲和伤害、哀愁与迷思,无论其内容如何喧腾,总能呈现出一种宁静的姿态。他的阅读和写作,并不是为了要说服和凌驾于另一些人。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上,作者谈到了幸福,而据说,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告诉身边的朋友,对于此生,他是满意的。07-06
  • Nosferatu
    知道刘苇刘先生是在一档叫做《子夜书社》的电台节目,那大概是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深夜偶然听到的,或许自己同为爱书人然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档节目,通过这档上海的电台节目中我收获良多,知道了很多的好书比如莫迪亚诺的《青春咖啡馆》,翁达杰的《遥望》,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帕特森的《外出偷马》等杰出的外国小说,主持人叶沙和嘉宾刘苇如同两位老朋友般向听众分享他们的阅读乐趣,并把他们对书的理解通透地传达给听众。可惜刘先生在2013年的4月份离我们而去,然后在他去世一年后的2014年4月份出版了这本缅怀性质的《此生是我吗》,读罢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刘先生,他应该是个内心孤独的人,所以才会对文学,电影如此的痴迷;同时他也是个内心浪漫的人,因为他对法国的作家和导演如数家珍。01-21
  • 成知默
    刘苇老师关于电影、阅读、生活的随笔,随性而感性,信手拈来,却总有灵光熠熠生辉,如他写书写孤寂的耶茨,把影像提升至哲思般冷寂境界的梅尔维尔,无论其内容如何喧腾、呈现姿态总是宁静的卡佛,在破败大地上努力寻找一份诗意的罗贝托·波拉尼奥。刘苇说自己自愿背向时代,越过生活的无形边界,借助于评论与写作,“成为一个旁观者和一切主流的逃离者”,而他的游离与飘移,带给我们的是喜悦与惊奇。09-20
  • 巴黎獭
    法国电影观影指南。其实很喜欢读他后半部分的随笔。09-06
  • 行吟泽畔
    总觉得刘苇还是在的。06-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