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夏志清,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北京大学英文系。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1年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 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现居纽约。
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权威。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窗,影响深远。
夏志清著述甚丰,英文著作还有《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国文学》,中文著作有论文集《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夏志清文学评论集》、《夏志清序跋》和散文集《鸡窗集》等。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繁体字本于1979年和1991年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2001年又在香港出版了中译繁体字增订本。本书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简体字增删本,是这部著名的文学史著作问世四十多年后首次与中国大陆读者见面。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还的治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这部著作的影响。当然,由于《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系美籍华人,长期在美国工作,其理论立场、观点、思想倾向和我们不尽相同,因而《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观念和批评标准也与我们不同。为了繁荣学术研究,扩大学术交流,出版一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不同倾向的学术论著是很有意义的。


夏志清,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北京大学英文系。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1年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 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现居纽约。

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权威。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中国现代小说史》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窗,影响深远。

夏志清著述甚丰,英文著作还有《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Y2K-nostalgia
    书中的终极标准,所谓"无功利的道德", 倒是如此强烈地表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拒绝。在意识形态理论的阴影之下,任何的"无功利"都只能是一帘幽梦。09-18
  • 薇羅尼卡
    虽然是被阉割过的书,但是对被政治观念统治了这么多年的我们来说,仍然意义重大。01-13
  • 砂丁
    夏先生的这本著作的价值还是需要严肃肯定的,国内学界对它的批评往往显得大而无当。我特别注意了夏先生饱受争议的评论左翼和共产党文学的那几个有相当篇幅的章节,发现他对左翼文学的洞见其实是相当诚恳的。夏先生的姿态或许骄傲,但并不是傲慢。不过本书评论鲁迅的部分确实让人遗憾,张爱玲的部分或许较为确然,但对钱钟书小说的评价就太多溢美之词了。夏先生赞扬茅盾,轻视丁玲,写了不少萧军,正文里却没有发现萧红,在笔法上还是比较散漫的。再有夏先生大概认定象征主义是西方文学的最前沿,其实在他写作的那个年代象征主义就已经式微了,放在当下的文学场里来看就已经是过时的了。夏先生的文学标准表明他不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激进文学变革者,而是一个步态缓慢、温文尔雅且富于优越感的保守西方正典维护者,这一直是美国的传统。08-21
  • 四藏居士
    不谈其本身的政治立场,本身文学的判断很多不能苟同,夏志清氏似乎对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类似白描等不很认可,语言有时也近乎攻击了,不知是翻译的添油加醋还是其他,比如说郭沫若时对其史学文字学也加以否定,说左翼是半吊子,对沈从文的贬斥,或许在夏氏看来只有张爱玲和钱钟书尤其是张爱玲无可挑剔,不能不令人联想到是否因为其与张氏的交往影响其判断,对古人缺乏理解之同情是很要命的一件事。今人研究现代文学应该跳出夏志清和大陆的两极分化了,另外,似乎应该加上几个可以列入史的作家:废名,萧红。06-06
  • 鹅掌柴
    夏志清的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将「思想」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即在夏老书中,思想性的巨著并不一定可以称之为文学性的巨著,而文学性的巨著却并不见得有非常宏伟的思想巨著。并且书中采用的文本分析也对作者的创作变化进行了梳理。更为可贵的是书中的文本分析非常的「与众不同」,提供了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解读方式。我早前读陈思和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和钱理群等先生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就已经注意到左翼文学兴起后的文学创作持续了长达20年的「主义性创作」而失掉了人性,并且这部分文学作品势必在历史中会逐渐被淹没;但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陈、钱二位的书中并没有对这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太多的负面评价,夏老在境外做到了,并且分析得很透彻,虽然有批评,也是客观公正的。07-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