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兰克·维托斯克(Frank T. Vertosick Jr., MD),195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原本是一位钢铁厂工人,后进入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接受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1988年结束实习期后,于西宾夕法尼亚医院工作了十五年,曾担任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因罹患早发性帕金森症而告别手术台,但仍在华盛顿的办公室为病人看诊。著有《我们为什么会受伤:关于疼痛的自然史》《内在智能:发现每种生物孕育的智慧》等。

内容简介

⭐️ 从钢铁工人半路转行,到为数万名患者操刀手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入行头几年血泪交织、鸡飞蛋打的成长之旅

⭐️ 轻松好读的美漫风医疗职场剧,百分之七十的大笑加上百分之三十的大哭。二十个悲喜相依的真实案例,二十桩事关生死的黑色幽默,每个爆笑瞬间的背后,堆叠着医生的快乐 、心碎、勇气和不凡毅力

⭐️ 曾译为《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豆瓣评分9.0,Goodreads评分4.34,《英国医学杂志》(BMJ)、美国医学协会(AMA)专文推荐,临床专业学生值得一读的宝藏读本,更是适合所有人的扣人心弦故事集

⭐️ 每个未被埋起来的日子都是好日子,要大笑,要向前,要每时每刻享受生命的喜悦!从这《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开始用医生的眼睛正视生死,剖开肉体和皮囊,为生命填进灵魂与意义

⭐️ “五迷”自我修养之书,五月天主唱阿信私人书单倾力推荐:“从粉红色的的脑浆中看见血泪交织的真实人生,非常精彩!”

【内容简介】

---💊 神经外科守则第三条:只要病人还活着,你永远有办法把他弄得更惨!---

一位钢铁工人,半路转行学了医,误打误撞进入了有“医学桂冠”之称的神经外科,由此开启了一段甘苦相依的修炼之旅,也见证了那些事关生死的黑色幽默:患有21三体综合征且只有一条椎动脉的安迪、抱着小兔子玩偶与死神抗争的瑞贝卡、抢在脑瘤杀死她之前生下孩子的莎拉……他每天要面对的是“疼痛”“创伤”和“瘫痪”,要打开造物主最不愿让人动的“脑子”,要每时每刻行走在刀锋边缘,也要有接受失败和死亡的勇气。

这是一本改编自真实经历的纪实故事集。在描画那些撼动人心的生死时刻之余,也以自嘲幽默的笔触记录了神经外科医生的心路历程,思索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将我们拉回交织着药水、针筒和手术刀的现场,目睹一幕幕真实人生。

【媒体赞誉】

🌈 一部关于外科医生的佳作:有趣、黑色、观察细致入微,而且富余人性。

——伊恩·麦克尤恩(英国作家、布克奖获得者)

🌈 张力十足、撼动人心、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

🌈 一本交织着欢乐和悲伤的医生回忆录,神经外科医生都应来读一读,也会让其他所有临床医生有所收获。

——克里斯·巴雷特,《英国医学杂志》作者

🌈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会让你体会到医疗第一线的苦痛、悲伤与欢乐,是所有医学生、医师和病人都应该读的书。

——伯尼·西格尔(外科医生、医学博士)

🌈 文笔充满幽默和悲悯,却不煽情。维托斯克医生让我们发现神经外科医生——那些手术室里的“神”们——其实也是人。

——科克斯书评


弗兰克·维托斯克(Frank T. Vertosick Jr., MD),195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原本是一位钢铁厂工人,后进入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接受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1988年结束实习期后,于西宾夕法尼亚医院工作了十五年,曾担任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因罹患早发性帕金森症而告别手术台,但仍在华盛顿的办公室为病人看诊。著有《我们为什么会受伤:关于疼痛的自然史》《内在智能:发现每种生物孕育的智慧》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撒旦的表妹
    内容精彩也沉重。人类自出生随时在死亡边缘游走,但个体生死存亡的大事,对自然也只是微不足道的必然流程,就像树叶枯黄、昆虫死去一样。生物界的目的只有不停运转轮回下去,人类只能抱紧渺小脆弱的自己,争取好好活到生命尽头。04-10
  • 豆友219063275
    这黑色幽默,真是刀刀割在心上...读至给老退伍军人插鼻胃管却失败,便回忆起提提卡里的画面,于是文字都变得如此有杀伤力...又。读完雪莉的故事那一晚,梦到自己的前额被划开一道颇深颇长的口子,一边看着鲜血混着脑浆在眼前淌下,一边清醒地想着自己的意识正在流失,感受真切到第二天一整天都在恍惚,时而一个激灵:我的前额叶被割开了!恰逢七天调休,与世界的割离感达到顶峰。好...好个沉浸式阅读体验。10-14
  • 铲铲
    读完中国医生的书再读这本美国医生的书,真的风格迥异,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让人大开眼界。美国医生的风格感觉真的和国内很不同,而英国的医疗制度我感觉更糟糕……当然也不乏对病人的关怀和思考,那个可怜的孕妇让我印象最深刻……12-26
  • 锦瑟三三
    这样的书我还可以看十本!10-15
  • 湖绿鬼兮
    我记得21世纪初第一个十年(大概20年前),《实习医生格蕾》中欧美医院中手术机器人、骨骼打印已经逐渐用于临床了,技术和理念日新月异,而此书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作者讨巧的避开了医疗技术问题是很明智的,聚焦于那些更底层的、更新更缓慢的逻辑,比如职场、比如医患关系,比如医生这个职业本身,人类相处和沟通的模式、社会体系进化的如此缓慢,以至于现在看这些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一点都不违和,甚至很有趣。03-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