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 – 1965年9月4日),旧译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875年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当 时属于德意志帝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在9岁时,就成了演奏风琴的能手。1898年在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1899年,任圣尼古拉斯教堂传教士之职。1901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神学院院长。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艺术与演奏家》。他与维多尔合编了5本《J.S.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后又与E.涅-贝尔热续编了3本。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康德的宗教哲学》、《耶稣的弥赛亚和受难的秘迹》、《在原始森林的边绿》、《文明的衰败与复兴》、《文明与伦理》等。 他于1965年逝世,终年90岁。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巴赫就是这么一个终结点。他没有散发出一切,反而是一切最终都走向他。巴赫生活在一个萎靡的时代,一个诗歌和音乐互相引诱对方走进歧途的时代,一个充满乱弹琴的虚假艺术的时代,一个能让凯泽这样有才华的人都走向堕落的时代,一个注定了无力创造任何恒久价值的时代。在别的地方或者别的时代,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好像天河中众多明星的其中一颗,若是旁边的星光比他黯淡,他也不会将其遮蔽。巴赫只不过被团团鬼火围住罢了,但是他的时代,包括他自己,都错把这些鬼火当成明星。那个时代有浩如烟海的康塔塔,但只有巴赫一人的作品能力挽狂澜,盘活全局。尽管如此,还是能从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形式还是文本——感受到它们出自一个灰暗的时代。证明巴赫之伟大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即使生活在一个谬误的时代且他还承载了这些谬误,他仍能写出不朽的作品。12-17
  • [已注销]
    停掉日常阅读安排,以每天平均150页的速度迅速读完。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巴赫相关书,所以有兴趣的朋友需要关注一下。并不是艰深的研究著作,而更面向大众;除介绍巴赫的时代与生平,亦对他的管风琴作品、键盘作品、管弦乐作品、声乐作品分别介绍,算是完备的巴赫入门书。作者本人是基督教徒、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管风琴师,故而本书对巴赫的宗教情怀与理解、演奏巴赫作品的体会多有侧重,其解读巴赫作品时对其“图像性”手法的分析亦颇具启发意义。以我对马太受难曲等作品相对较深入的了解看,本书新意不多;但对于略具音乐知识而希望系统聆赏巴赫作品的读者,此书很有参考价值。五星推荐。04-03
  • 六點圖書
    关于音乐伟人巴赫,你想知道的都在这本书里了!!08-17
  • 华东师大出版社
    施韦泽,旧译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一生获奖无数,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学者李欧梵评价说:“这是一本经典名著——两位伟人,一位是音乐家,另一位是哲学家和宗教学家,他们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人文传统。而后者研究前者,其心得远远超过一般水平。"09-19
  • 更换呼吸
    阅读本书有多个门槛:1.乐理的门槛,作者在阐述巴赫音乐时引述了极多的乐谱片段;2.语言的门槛,作者的德语,巴赫的德语,后者的德语造成的难度在于歌词和音乐间的关联;3.时间的门槛,作者去我们一个世纪,巴赫去我们三个世纪,音色相比以前已经沧海桑田了吧……惟愿精神长存……10-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