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内容简介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木须龙
    已经不能用什么“中国通”这样的概念来衡量彼德海斯勒了,他在涪陵的生活经历完全抹去了中国和外国的差别,这就是一个人和另一群人的交往,他们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也许不同,本质上对感情、对文学、对社会责任的感受却没什么区别。他有极强的幽默感,对事情的看法有股子宗教宽容般的味道,但对政治性的干扰很反感。这是本极其值得阅读的好书。05-08
  • 希夷子
    一个温柔的旁观者,纷繁混乱的描述下,隐藏不住悲悯之心03-06
  • 王坏
    没有一个译本比李雪顺本更好的07-28
  • 拖了很久终于在过年期间读完。很叙事,但很有可读性,很漂亮。连番几大段甚至几页的陈述后那浓缩的一段思考便是本书的精髓和关键所在:这个美国人并非有意地提醒我们,中国人,我们自己,面对熟悉或不熟悉的身边人事,如何刷新自己的认识态度,如何跳出现有的依附性的,不独立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看法与评价。02-27
  • 欢乐分裂
    4.5;噤若寒蝉的今日只能惊叹真敢写,遍布槽点(没法提,建议能读且读之),对比一下这本书当初和现在的命运就能辨识出风向标。本书如揽镜自照,长年生活在此中环境中的人很可能已熟稔到麻木不自知,而外来者的客观叙述却让我们无比尴尬地窥见镜像。国人淡漠又热情、狭隘又宽容、自私又务实的复杂性被描摹得中肯切实,看客心理从未缺席,听任命运安排很难界定究竟是自身选择还是民族特性;既对公共事务/政治缺乏关注,但日常却始终被政治空气萦绕;对大部分事务的观念惊人同一,思维模式机械,与教育制度高度单一化&政治化不无关系。大量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误解与偏见,幸而作者始终抱着幽默和乐观去拥抱这座江边小城,这条有生命力而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河流,对时代剧变中的中国,他勉力做到客观而尊重,殊为不易。08-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