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威尔冈,1941年12月9日出生于布鲁塞尔。他的父亲是编辑、作家,威尔冈从小就是在打字机的嗒嗒声中长大的,但古板的父亲要求儿子从事电影而不是创作。威尔冈于是成了电影评论家和导演,拍了不少电影,其中最有名的是《肉色》。27岁的威尔冈偷偷写出了《莎乐美》,他担心有些女人会对号入座而引起麻烦,直到37年后才出版。1997年,他出版了以父亲为题材的小说《法朗茨和弗朗索瓦》,而后他花了七年时间写出了《在我母亲家的三天》,一面世即获得龚古尔奖。

内容简介

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书,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做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在我母亲家的三天》,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生命危在旦夕,这时他才真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终于能在母亲家里呆三天了。母亲重新恢复意识之后,微笑着对儿子说:“我没有为你的书提供一个结局,但我为你栽了一个跟斗。”

弗朗索瓦·威尔冈,1941年12月9日出生于布鲁塞尔。他的父亲是编辑、作家,威尔冈从小就是在打字机的嗒嗒声中长大的,但古板的父亲要求儿子从事电影而不是创作。威尔冈于是成了电影评论家和导演,拍了不少电影,其中最有名的是《肉色》。27岁的威尔冈偷偷写出了《莎乐美》,他担心有些女人会对号入座而引起麻烦,直到37年后才出版。1997年,他出版了以父亲为题材的小说《法朗茨和弗朗索瓦》,而后他花了七年时间写出了《在我母亲家的三天》,一面世即获得龚古尔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胡桑
    陷入琐细的人生,纠缠于各种生命行动的阻力——不得不说这是很多当代小说的状态,也是其问题所在:不能在琐细的人生中洞察人生,而是耗费。07-06
  • Rottwitz
    尽管这本书在德法都被骂得很惨,主要因为其无边际的离题与佻薄的性描写,读完之后觉得还是有值得深挖之处。“他身处距离自己生活数光年的地方”这句话很说明问题:三层嵌套式结构是主人公以客体的客体之身份观察自己生活的尝试,母亲就是在三个自我之间搭桥的媒介。借助书写他者来构建自我身份,在欧洲文学中屡见不鲜。06-28
  • 旗旗
    真能韶,但还不至让人讨厌10-28
  • 小安
    结尾部分还是挺感人的 至于前面我是大段跳读的。04-06
  • 苏木
    单就文学创作谈,倒不无可取之处;匆匆读下,甚觉作者于言词间尽SHOW OFF之能事,于小说本体难有助益。又多枝蔓,欲重头,殊难下手。挑写母亲的几个章节,无妨读读。06-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