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英刚,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h.D.)。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五台山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佛教史研究》(新文丰)和“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中西书局)主编以及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和讲课。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日本中央大学、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等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接受了中古史、佛教史、史学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术训练。先后出版《神文时代》《隋唐五代史》《犍陀罗文明史》等专著。围绕中古知识和信仰与政治世界的关系、中古佛教史等主题发表论文百余篇。
何平,收藏家、独立学者。2014年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拍摄了大量佛教遗址及博物馆馆藏佛教资料照片。2017年3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再次前往阿富汗,并拍摄了纪录片《寻访犍陀罗》第一集《永远的巴米扬》、第二集《佛国余辉塔克西拉》。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广大读者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渊源的读本。


孙英刚,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h.D.)。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五台山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佛教史研究》(新文丰)和“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中西书局)主编以及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和讲课。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日本中央大学、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等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接受了中古史、佛教史、史学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术训练。先后出版《神文时代》《隋唐五代史》《犍陀罗文明史》等专著。围绕中古知识和信仰与政治世界的关系、中古佛教史等主题发表论文百余篇。

何平,收藏家、独立学者。2014年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拍摄了大量佛教遗址及博...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马上到站
    朴实说,普及性还是可以的。但是有几个问题,(1)行文不通或混乱之处较多;(2)前后个别内容重复,甚至完全一样,比如讲佛钵的27页和109页,舍身饲虎的22页和124页等;(3)有些地方配图不明,让人无法对应。至于涉及佛教的具体内容,我也不懂佛教,无法评说。09-01
  • 奥安德鲁
    真滴很一般 科普性都做得不是很好 失望了07-24
  • 梵 φαν
    原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都是受犍陀罗文明影响的弥勒佛,太喜欢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犍陀罗文物里那些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弥勒了,是时候安排去巴基斯坦走一趟了。09-02
  • 東寫西讀
    犍陀罗文明(Gandhara Civilization)在佛教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佛教发源于南亚次大陆印度,却在欧亚大陆链接点犍陀罗地区得以再次升华,原始佛教的教义、仪轨、造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佛教借由犍陀罗进入东亚,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最让人感到惊叹的是留存至今犍陀罗佛教造像,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带来希腊式的佛像(Hellenistic Buddha)承载着普通信众对于佛陀的崇敬与虔诚,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伊朗文明、汉文明、草原文明在这里曾经激烈碰撞、最终水乳交融,造就了独树一帜具备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教中的神祗梵天、帝释天成为佛经本生故事的一部分,古希腊神话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摇身一变成为了佛陀护法神——执金刚神,敦煌、洛阳、大同乃至于重洋之外的日本都留有犍陀罗艺术的遗存05-28
  • 葛施里妮D锅气
    通俗易懂 也有提到很多后续对中国的影响 蛮好的 有的地方有重复 不过这个课题本来就缺少很多资料 比较混乱 07-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