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理念而死》从根本上说是哲学史,但它是一种挑战和打破学科边界的尝试。《生死之间》讲述的是苏格拉底和海德格尔,但也涉及甘地的“绝食至死”和作为政治抗议的自杀;还涉及吉拉尔(Girard)和帕索里尼(Passolini)及自我塑造和随笔艺术;也讨论了中世纪的修辞学家波伊提乌(Boethius)和蒙田以及导演伯格曼的电影《第七封印》和托尔斯泰的“伊万·里奇之死”。《为理念而死》从七个主题角度和跨学科的视野探索了笔者刚才描述的复杂情景。《生死之间》认为西方哲学史中的“为理念而死”是个独特的思想、文化、政治现象,本身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光亮去看清哲学探索的传记性和表现性作用,寻找在思想和生活之间重新确立重要的联系(包括死亡)。《生死之间》也提出一种理论解释来阐明,非哲学因素(如哲学家被处决或暴死)为何能在塑造哲学史以及在哲学观念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ensored dump
    书名其实是殉道,但不只是为理念而死,也是死之理念,从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伯格曼的与死神对弈,到薇依与甘地对肉体的弃绝,死亡,从抽象之域俘获肉身,逼近并成为现实,死亡,也就是他人的死亡,作为鸿沟、作为事件、作为表演闯入生活,带来可感知的共同体纽带的断裂,用一种绝对的方式证成了道/义,西方哲学宗教都始于某种死亡戏剧,因为死亡加冕为原型,杀鸡儆猴,则鸡成圣,在讲故事的传统下,死最终作为塑造自我的创作者(因此阿兰巴迪欧要写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本书也是一种戏剧,既有老熟人苏格拉底、布鲁诺,也有希怕提娅、托马斯莫尔,可惜这种文本细读式的分析,还是太逻各斯中心了,读的时候一直想到阿城写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和敬鬼神,东方传统对死亡有更多消解性的视角,以及丰沛的异教色彩的经验,对道成肉身的传统是很好的补充。07-08
  • 到下面玩跑步
    找个班上吧,不知老之将至的01-02
  • 豆友163400656
    我要了解一下甘地的故事!06-23
  • 魚鱼鱼
    死亡是生命的界限,死亡的哲学是生活的艺术。11-03
  • wsdb
    非常棒的书。没有一般的书的那么枯燥,也非常警醒人。装帧也很厚道,会让人喜欢上看书。前面两章比较有趣,后面的两章比较枯燥乏味。还是有收获的。03-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