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布来恩·马苏米(Brian Massumi),加拿大政冶哲学家、社会理论家。198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读完博士后。目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通讯科学系任教。他的研究范围涉及艺术、建筑、政治理论、文化研究与哲学。主要著作包括:《虚拟的寓言》、《读本:背离德勒兹与瓜塔里》等。马苏米也以翻译法国后结构主义理论而出名,包括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德勒兹与瓜塔里的《干高原》等。

内容简介

《虚拟的寓言》是在众多讨论“身体”的当代文化研究著作中,带我们从运动与感觉的关联出发的,经过对情感与身体的富有洞见的探索,最终抵达对“自然文化统一连续体”的创造性的重新认识。充满了实验性质,不乏冒险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见,也将对文化研究产生长远的影响。


布来恩·马苏米(Brian Massumi),加拿大政冶哲学家、社会理论家。198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读完博士后。目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通讯科学系任教。他的研究范围涉及艺术、建筑、政治理论、文化研究与哲学。主要著作包括:《虚拟的寓言》、《读本:背离德勒兹与瓜塔里》等。马苏米也以翻译法国后结构主义理论而出名,包括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德勒兹与瓜塔里的《干高原》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Eco
    千高原英译者 马苏米谈 运动,情感与感受。从文化理论上来思考存在于身体上的运动、感觉和体验的性质。这本书创造的概念众多,读起来颇为费力,幸好有点德勒兹的背景,不然直接读这本书的确是一种考验!!!(20180503二刷,对affect有了重新的认识,另外此书的一些概念翻译颇有微词,比如将sense于sensation都翻译成感觉,feel也翻译成感觉,有些概念的差异是细微但巨大的,如果不加区分根本无法理解。五星书籍,翻译减一星(难为译者了)11-08
  • 勺九
    法国理论专家,文化研究学者马苏米的代表作。可以说是加拿大版德勒兹。马苏米的情感理论立足于后现代视角,将情感自治视为情境的经验领域的自治,以此与语境的结构性捕捉区分。自治:自我活动性的方式。情感与情绪差异,在于持续性与不持续性,情境与语境的二元对立。情感是语境的活泼,是单一性*的创造,是关联性的联觉与共生。情感具有自我活动性。实在-虚拟-运动。情感是本体感觉的凝缩?末章批判科学主义与文化研究,批判科学主义循环使用仿真叙事-赤裸事实框架,批判文化研究去政治化,去自我活动性,呼吁政治生态学的文化研究。(视野局限北美?)马苏米对语境的理解与格罗斯伯格语境观可做比较。流行文化是生命力的集体艺术(弗洛姆?)。流行文化传染性扩充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亦有对AI哲学阐释,见第五章。模糊性是哲学,哲学是寓言。12-03
  • 方可平
    补标。在马苏米看来,语境与情境构成一组处理事件(event)的不同概念:前者是稳定的预存,将事件“在语言、体系及其他任何连锁层面上被限定”;后者是流变的过程,使事件“冲入并经过一个语境”,从而彰显出事件的奇异性(singular)。而情感和情动则分别相关于不同概念:“情感是语境的。情动是情境的:作为事件在进入语境。”马苏米对情感/语境和情动/情境的界说,源于其对德勒兹的发挥。情动即生成在现实与虚拟的间隔之中,它揭示出“事件的完成无法实现的自身部分”即真实的潜在之存在,向内在性平面敞开,催发着真实(real)与现实(actual)间的沟通转化。情动是无法被固化和再现的连续流变的过程,它生成于现实与真实的界槛之上,开启了超于现实的潜在性的虚拟。11-17
  • 无名氏
    参考其中关于情动的论述02-20
  • 山口作用子
    有一说一,这本书翻译的确实挺好的,出了emergence翻译成出现而非涌现实在是造成了一些阅读困难。马苏米的政治和艺术分析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但是亮度混淆、视觉整体领域等认知神经科学方向上的引用确实很精彩。虽然就学习来说,我非常厌恶这种大杂烩式讲解般的理论书,它根本没法澄清“强度”、“诱导和倾向的无区别”、“潜在的整体逼近”等概念,但我确实觉得科学例证的支持才是真正让柏格森和他的后继者们得以推行其理论的基础,当然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只有在科学内部,裂隙的出现才是被承认的裂隙,一切逻辑上的不自洽都有更省事的解决办法。能够立足于其上的是时代的信念,而非在实验科学之大航海时代已经孱弱如海底水草的演绎论证。当然了我是不觉得读这书有巩固既有想法以外的意义的,但导论和第9章确实很好懂,或许可以拿来入门。12-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