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美] 罗伯特·H. 拉蒂夫(Robert H. Latiff) 前美国空军少将,现执教于圣母大学,从事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相关的研究。 拉蒂夫早年以工程学博士学位加入美国空军,从事新式隐形战机的材料研究,后进驻五角大楼,参与“星球大战”计划。他曾主持一系列情报、监测与侦察活动,为美国国家侦察局、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项目服务。 2006年结束服役后,继续向政府、企业和大学等机构提供有关高新技术的咨询建议。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科技的力量让未来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维度:战争不止发生在两军对垒的前线,不仅仅是双方士兵血肉之躯的碰撞;它也发生在全球互联网、跨国贸易和科研领域,将后方的编程人员、金融专家、私企雇员卷入其中。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效率:*式的无人机、远程导弹被投放战场,全面提升杀戮的速度;元计算和大数据被实际用于监测,让军队应对威胁时更加得心应手;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代替士兵进行判断,将作战失误的风险降至极低。 但技术也让军方、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面临挑战:战争波及领域日益扩大,平民的安全与隐私由谁来保证?计算机取代人类进行决策,负责执行指令的将士是否承担道德责任?面对日新月异的致命性武器,国家领导人如何在军备竞赛和安全防卫的需求间平衡取舍? 美国前空军少将罗伯特·拉蒂夫,以多年国防情报工作的一手经验,在世界各国不断追寻科技强国强军的今天,重新审视技术变革对全球战场的塑造影响,也为人性和道德的危机发出警告。 罗伯特·H. 拉蒂夫(Robert H. Latiff),前美国空军少将,现执教于圣母大学,从事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相关的研究。 拉蒂夫早年以工程学博士学位加入美国空军,从事新式隐形战机的材料研究,后进驻五角大楼,参与“星球大战”计划。他曾主持一系列情报、监测与侦察活动,为美国国家侦察局、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项目服务。 2006年结束服役后,继续向政府、企业和大学等机构提供有关高新技术的咨询建议。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杜君立
    一本关于美国军事现状的盛世危言。书虽小,话题不小。07-01
  • 单宁
    原来只是一个8万字的小册子,本来以为会讲很多关于未来战争的技术,结果很大的篇幅落脚在战争伦理上。如果真的可以按照伦理学和理性的指导去规划的话,那么应该就不会有战争可言,如果能够参照电影《天空之眼》,那么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对于战争伦理的推崇。书中关于社会与军队的部分让我感到新颖,如作者所说,社会和民众对于军队的了解越少,对于战争的发动也就越无所谓,这一点或许可以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得到更形象的体会。08-16
  • 穿风衣的猫
    前后行文两张皮,第一部分止于《科学美国人》综述水平。11-10
  • 疏狂老鬼
    民族国家之间的正面对抗已经渐渐成为历史,未来的敌人将更加模糊,形势和科技的发展总是先于人的主观认识和社会技术,当人人意识到时代已变直到社会组织技术能够做出相应调整,整个社会已经又变成我们不认识的样子了,所以不管是战争还是普通人际关系,时时保持必要的风度和基本行为规范是防止引火自焚的唯一良药。04-04
  • ay
    “如果我们仍迟迟不就迥异于前的新武器开展辩论并禁止它们的使用,那么一旦这类武器系统失去控制,恐怕就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这可不是狂想和科幻小说。我们说的是把有缺陷或无法破解的软件植入几十亿个装置里造成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使暴力变得过于容易的远程武器,是用基因手段专门为作战培养的战士,还有可能不为人知也无法控制的病菌。使用我描述过的所有先进技术开展的军备竞赛将与以前的军备竞赛完全不同,它对道德伦理的影响令人不寒而栗。”02-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