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是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元锋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书稿试图通过对北宋馆阁翰苑制度的考察,揭示制度文明中的政治、文化内涵,进而在此背景下探讨北宋馆职词臣诗人群体所特有的从政方式、生活形态及其创作趋向。 宋代三馆秘阁及学士院史料庞杂,线索纷繁,《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稿的研究范围以北宋为主,兼及南宋;以崇文院为主,秘书省为辅;以翰林学士主,中书舍人为辅;以馆职为主,贴职为辅,以突出馆阁作为文学高选的特色。学士与馆职宦途相接,文翰 相通,联系至为密切,故《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稿将翰苑与馆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而馆阁翰苑与文学的关系也以诗歌为主。

作者认为,与唐代文馆翰苑相比,宋代馆阁与学士制度更加完善,政治与文化功能尤为突出,表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色:一,由于宋代君王稽古好文,优礼文臣,因此馆职、词臣地位更高,成为文学之高选,倍极儒墨之荣。二,所谓馆阁储材,这一制度的精华部分在于选拔培养那些精通文章、学术的专门人才。三,进士、制科是馆阁取人的主要来源,进士入馆及馆职迁除词臣均须经学士院或舍人院考试,考试的主要内容大体与礼部进士试相当,以诗赋文章、词采学术为主。四,盛世修书,最著名的宋代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是太宗、真宗两朝由两制词臣与三馆学士为主集体完成的。五,宋代馆阁进一步发扬了“燕公流风”,即张说开元年间主持集贤苑时所倡导的那种宰辅大臣与文馆学士之间纯粹道义上的平等和谐关系。六,翰林学士作为学者宗师,以词命为职业,其中不乏诗文兼擅、文词与学术并重的大家。

在书稿中,作者在制度文化史的大视野下,对纷繁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爬梳与甄别,显示出其学术功力;并使制度史的研究最终落脚到文学上,避免了平面化简单化的背景罗列;对北宋馆阁翰苑的评价也能自圆其说。但不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所研究对象的偏爱。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rushipper
    聚书养贤,是宋代馆阁最基本的政治职能。02-25
  • 苦影
    诗坛研究部分启发不大(作者分集团、分期分析诗文的方式太过笼统含糊,重复之处颇多,对所谓诗歌风格的判定也多有结论先行的嫌疑,大多难以认可),但上半部分对馆职地位的升降、入阁的考察甚至馆阁空间的职能等梳理非常详尽,指出崇宁、政、宣以后贴职滥授、馆职地位下降的现象,对我目前思考的问题而言非常重要,且提供了不少此前未注意到的诗文材料;作者为强调馆阁、翰苑往往共同造就了某一文学风格,着重关注了馆阁、殿阁和翰苑之间的交往联系,以及馆阁官—学士院—两府的晋升途径,这也是许多研究经常忽略的地方。不过,作者似太过强调二者的相似和联系,以至于学士院和馆阁的职能(及随之而来的应酬诗)都被混为一谈。第十至十三章描绘了不少文士宴饮聚会、工作时打趣玩闹的场景,读着很是开心,也可以此来想象承平之日时修撰群书的愉快氛围。03-18
  • 透过、碧凉枝
    与硕论相关,馆阁翰苑制度的大成之作,读下来裨益颇多。可惜仍然觉得制度与文学之间的过渡稍有生硬。07-04
  • 小马哥
    文史研究力作,受傅璇琮先生影响较大02-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