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金琸桓
1968年生於慶尚南道鎮海市。首爾大學國語國文系畢業,曾任海軍士官大學國語教授、KAIST文化技術研究所副教授,現為專職作家。
作品以端莊優美的文字著稱,也是踏實築夢的「小說勞動者」,每天堅持寫30張小說原稿,沒有一天停過筆。不但如此,他也十分關注社會,以周密的資料考證加上卓越想像力,讓許多真實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被譽為開創韓國歷史小說新局面的作家,並有眾多著作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
2014年,世越號沉船事件發生後,他深受影響,努力不輟的採訪相關人物,寫下《謊言》(時報文化出版)、《那些美好的人啊》、《就這樣,他去了大海》等世越號沉船事件相關著作,被文學評論家評為「世越號文學」的開端。

内容简介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續作──

懷抱無法挽回的悲傷,成為守護彼此的防風林

「有些話我要對先離開的同學說──我們絕對不會忘記你們。

日後重逢,希望你們也不要忘記我們,我們都要記住彼此18歲時的樣子。」

「叔叔,我該怎麼辦?」我沒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無法告訴孩子,我們的國家很安全,放心,國家會把大家都救出去。

也無法對他說,這個國家不安全,自己的命只能自己救。

既是生還者、也是救助者的乘客,藉由眼神認出當初救下的孩子;

經歷喪妻之痛的海關,為失去孩子的父親在孩子護照蓋下出境章;

搜尋遺體的民間潛水員不堪病痛決意自殺,死前決定見罹難者家屬最後一面;

生還學生無法忘懷老師最後的身影,立志回到母校成為老師;

誓言尋求真相的父親相信穿上哆拉A夢玩偶裝,就能穿越任意門,回到船沉之前;

曾在大霧的港口與學生擦身而過的攝影師,繼承了學生的拍攝計畫;

在燭光示威集會舞臺上,生還學生與為救自己而罹難的學生母親緊緊相擁;

認為自己在消費死亡而意志消沉的作家,難以擺脫自責的枷鎖……

2014年4月16日,從韓國仁川港開往濟州島的「世越號」客輪沉沒,造成304人罹難,2017年3月才正式展開打撈船體作業。在世越號沉寂海底的三年間,不只罹難者家屬,更有眾多渴望真相的人努力奔走、要求真相,在韓國掀起滔天巨浪,成為喚醒韓國民眾關注公共安全的警鐘。

本書共收錄八篇短篇小說,作者再度發揮驚人的布局與採訪實力,以溫柔卻飽含力道的筆鋒,寫下與那年春天有關的記憶與哀悼、反省與自責。當災難的破壞力如海嘯般退去,留下來的人無可迴避的必須擁抱痛苦,尋找活下去的力量。這趟看不見出口的旅程,成為無數美好的人相遇的開端,他們在彼此的眼淚與笑容中明白: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悅,只要一個小小的喜悅,就能熬過巨大的悲痛。


金琸桓

1968年生於慶尚南道鎮海市。首爾大學國語國文系畢業,曾任海軍士官大學國語教授、KAIST文化技術研究所副教授,現為專職作家。

作品以端莊優美的文字著稱,也是踏實築夢的「小說勞動者」,每天堅持寫30張小說原稿,沒有一天停過筆。不但如此,他也十分關注社會,以周密的資料考證加上卓越想像力,讓許多真實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被譽為開創韓國歷史小說新局面的作家,並有眾多著作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

2014年,世越號沉船事件發生後,他深受影響,努力不輟的採訪相關人物,寫下《謊言》(時報文化出版)、《那些美好的人啊》、《就這樣,他去了大海》等世越號沉船事件相關著作,被文學評論家評為「世越號文學」的開端。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ee *N
    博客来购书45《谎言》的姐妹版,八个围绕韩国沉船事件的小短篇 ,跟《谎言》不同,这本抨击政府较少,少了些怨悱。但是每个故事都很有力,以为在结尾会有爆发的那个点,但都以平淡做结。作者比任何人都理解世越号的痛楚,并未追究船难的是非对错, 而是写出受了伤的人之痛苦,以及守护在这些人身边的人的故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位置,美好的被连结在一起。07-10
  • 阿布
    4.5/5。扣半星是因为文末附录的五篇台湾“文字工作者”喋喋不休的业余读后感,其实只要那篇韩国文学评论家金明仁的导读《“世越号文学”的起点》就够了,他点出韩国近二十年来文学远离集体记忆的问题,并推荐和本书承担了这一使命的韩江《少年来了》(但我认为《百年旅馆》比它更好),提到龙山事件但似乎没读过以该题材为主题的《少数意见》。另外,金琸桓作家以本书充分证明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创作天才,不仅只是记录——记者或录音笔都做得到,而是自己身、心、笔都全部溶入进去又脱颖而出。10-21
  • 伊夏
    这个作者真的非常厉害,和之前推荐给大家的那本《謊言 : 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是配套的,只是这本是短篇合集。文字功底、氛围渲染以及对人物内心深处的刻画能力都很强。在文学性和社会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以他是写作,真正回应着这书的副标题:永誌不忘,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09-21
  • 木卫二
    读到一半,感觉事件阴影,像不得不去碰的夺命水草,預告知的悲劇,如同恨自己奪走救生衣的小說家。人們震驚于事件處理的昏庸無能,我對「原地不動」之類的循環廣播,印象深刻…05-20
  • CATHY
    當時媒體太多的陰謀論, 大多是推測,講得天花亂墜, 後來就沒有追這條大新聞。 …8年後的今天再看, 很多的證據都已浮現, 那些荒謬醜惡就大喇喇攤在眼前, 被犧牲的弱者無力反抗… 搜尋了相關報導,看這本書 …爆淚! 那種失去親人的痛, 那種無助,那種無力感 …隔著書都能感受到…03-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