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 (Primo Levi,1919—1987) 意大利最重要的作家、化学家以及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这两种身份与经历建立了他写作的基础。 莱维1919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 乡都灵生活。1987年自杀身亡。他的作品曾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著有《活在奥斯维辛》(Survival in Auschwitz)、《再度觉醒》(The Reawakening)、《缓刑时刻》(Moments of Reprieve)、《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如果不是现在,那么何时?》(If Not Now, When?)、《猴子的忧伤》(The Monkey’s Wrench)等。《被淹没和被拯救的》(The Drowned and the Saved)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远子
    冷静、清晰、有力。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作者都反思到这种程度了,还能好好活下去吗?再翻到作者简介那里一看,发现他最后果然自杀了……这本书描述了许多我从未想过的事情,比如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如何看待尼采的作品、如何回应“你们怎么不试图反抗”的质问、如何看待越狱类的影视作品等等……同时,它也有力地削弱了我以往所持有的虚无主义立场。有罪就是有罪,用全人类的原罪来进行辩驳或者反思,是一种“道德疾病”,一种“美学上的故弄玄虚”。07-07
  • 司徒醒醒
    “这不只适用在集中营里”,这句话反复出现,让人清醒,集中营只是把人性中的各种复杂极端明显呈现了而已,而其实,这些复杂缠绕敏感的颤动挣扎波及每时每刻都暗香浮动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这也许是除了勿忘历史以外更刺进现实的意义。07-25
  • 成知默
    当在纳粹集中营所发生的现实与似是而非的书籍、电影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历史事实越来越遥远的时候,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作者以书写建立了历史断层的桥梁,对纳粹极权主义进行完全的揭露;在纳粹集中营充满暧昧与矛盾的灰色世界里,作者以局外人式的冷静和怀疑,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不妄加判断,不简单粗暴地进行绝对区分,对道德的模糊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05-20
  • 把噗
    近来读过最棒的一本。可结合《死亡特雷布林卡》一起看。06-21
  • 赫恩曼尼
    在大多数的情况中,解放的时刻既不令人高兴,也不令人轻松。因为大多数时候,解放的背后是毁灭、屠杀和遭受的痛苦。当他们感到自己重新变成人,也就是说,重新肩负生活的重任,人们便能感受到悲伤:失去亲人或家人离散的悲伤;身边人们广泛遭受痛苦的悲伤;他们自己耗尽了精力却无药可救的悲伤;在瓦砾堆中,往往是孑然一身,重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的悲伤。并非“快乐是痛苦之子”,而是“痛苦是痛苦之子”。仅仅对于某些幸运儿,在某些特定的瞬间,或者非常单纯的灵魂,脱离痛苦才能带来快乐,否则总要伴随一段时间的深深的痛苦。11-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