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桑兵

内容简介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韧勉
    桑兵夫妇合撰,近代语词领域的文化接受史研究与“国学”概念研究的最新作品,看上去这是第一卷,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切音字与白话文演进的关系,第二章探讨服饰文化的近代化演进。第三章探讨民国时代的绘图博物学的杰出代表画师蔡守的作品及其时代,第四章探讨近代化过程中,国医身份属性的变化。第五章探讨云南乡村基层的乡绅文化。第五章思考广西地区的卫生行政改革。六个章节涵盖了近代史研究社会文化石史的重要议题,但是选取的对象独辟蹊径,尤其是第三章内容,颇为让人回味。01-31
  • 王荣欣
    国语、国服、国画、国医前四章讲的确是国字号事物,后两章则谈不上“国”,似与本书书名无关。01-19
  • 木下天一郎
    集众人之力的论文集,分别讨论切音字运动、近代服饰变革、博物图画、国医以及地方士绅的文化实践和地方上的卫生实践,第一、三、四章最为精彩。二章无图影响阅读效果,五章、六章过于平铺直叙地方沿革,与“国”字号的近代命运并无直接关联。晚清以降“国”字号事物的命运往往夹在“学战”与“国民”之间,一面要降低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成本,另一方面又要确保与过往的历史文化保持联系,国语、国医皆是如此,特别国医在实现科学化的过程中如何不被“西医化”矛盾尤为突出。国字头的近代命运实际依然未脱传统-现代的二元框架,这里或许可以体现出一种国粹与科学的纠缠,前者正是通过后者获得新时代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基层与国家之间的纠缠,国家体制层面为“国字号”提供了根本的支撑,“国字”的发明为国家提供了凝聚社会的工具。07-24
  • 董末流
    很好看啊。借“国字号”事物,比如国医、国画、国语、国服,来谈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好处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宏观作为探究的工具,而不是表述的依托。疫期读中医和近代地方卫生实践两部分尤其应景。不了解中国的固有文化,就很难确切把握转型中的种种情形、想法,以及转型后的种种面相和各种行为。03-01
  • 人生如蚁
    一本集众式研究成果,聚焦国语、国服、国画、国医、国术等“国字号事物”在近代中西新旧交锋中的曲折命运,观察世人对“变化即进化”“现在即现代”的笃信与怀疑,从如何与世界同步(异中求同)到如何彰显民族特性(同中求异),还原近代知识与制度“科学化”与“国粹化”的丰富面相。个人最喜欢王东杰(晚清切音字运动)、皮国立(国医的转型与再造)两篇,切音字的发明极似朝鲜训民正音,寓义于声,使文言一致,能言者即能文,可提高百姓的识字率,但汉字作为国粹不可遽废,且文言分离可超越方言、适用久远;中西医的优长劣短,自古至今聚讼不已,而中医的现代化非为单纯的科学化,它的学术前景亦与国家权力息息相关,中医如何避免因“科学”而削足适履,甚至将传统与经典抛弃,是值得深省的瓶颈难题。04-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